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王雪) 2010年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從俄羅斯的高溫森林大火、巴基斯坦水災到美國東部的持續高溫等,種種災難事件讓人們認識到氣候變化帶來嚴重后果的同時,也對將于11月29日召開的聯合國坎昆氣候變化會議更有期待。
一問:由各國領導人出席的哥本哈根峰會沒能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坎昆會議能達成嗎?
世界各國對坎昆會議期待不高,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UNFCCC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費格萊斯、歐盟氣候行動委員康妮•赫澤高等重量級人物都表示,他們預料本次會議不會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盡管如此,人們希望在發達國家向他國提供氣候資金、轉讓技術等領域的談判能夠有所進展。
二問: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各方的主要分歧在哪?
減排責任分擔、氣候資金、技術轉讓等問題上的分歧一直橫亙于各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道路上。不發達國家認為氣候問題由發達國家造成,所以理應由它們來買單;但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對于任何影響其經濟發展的可能性都非常戒備,它們還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大責任。發達國家承諾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但資金如何籌措以及由哪個機構、以何種方式進行分配等問題還要談判。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一直是氣候談判的核心,但發達國家對技術轉讓始終不太積極。
三問:主要參與方的態度如何?
墨西哥首席氣候談判代表費爾南多•圖德拉希望氣候談判能夠取得突破,但墨西哥外長埃斯皮諾薩曾直言不諱地說,在坎昆達成像京都議定書那樣的協議“時機尚不成熟”。歐盟氣候行動委員康妮•赫澤高也對談判不太樂觀。中國談判代表解振華強調發達國家應該做得更多更好。美國氣候特使托德•斯特恩則認為不同國家應該選擇各自的目標,他曾表示談判只能“以美國總統去年同意的哥本哈根協議為基礎”。
四問:坎昆會議是否值得期待?
人們普遍認為一份全球性的減排條約難以簽署,但一系列“小型協議”還是有希望達成,比如巴西氣候大使塞爾吉奧•塞拉稱,“Redd(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對話進展順利。國際能源署(IEA)總干事田中伸男認為,世界各國應采取切實的措施減排,而不是在具體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上爭論不止,“各國可以有不同的貢獻。石油出產國可以逐步減少石油補貼,發達國家可以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資源。”
五問:坎昆會議的召開不是也會產生相當多的碳排放嗎?
的確如此。近15000人將在會議期間從世界各地飛往坎昆,主辦方稱將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這些措施包括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住宿酒店可用水減少以及將混合動力汽車投入交通使用。會議上將提供儀器供談判代表計算他們的碳排放量,并通過參與當地項目來抵消這些碳排放產生的影響。據悉,墨西哥政府將在坎昆周圍種植約1萬株樹木。
六問:坎昆會議是終點嗎?
下一屆氣候變化大會將于2011年在南非舉行,UNFCCC前執行秘書德•波爾認為,下一屆南非大會就氣候變化問題能夠達成最終協議。但現任執行秘書費格萊斯則認為,一份決定性的、對所有國家適用的條約在她有生之年是無法看到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南非大會依然無法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有任何進展,它存在必要性將會遭到人們的質疑。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