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紛紛自購發電機導致柴油用量猛增 2000余民營加油站缺油停業
等待加油的車輛排成長龍,不少民營加油站無柴油可售……目前我國多座城市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柴油荒”。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地方突擊式限電,迫使一些企業紛紛自行發電,是導致柴油供不應求的關鍵。
現狀
南方眾多加油站
實行限量加油
在浙江、江蘇、湖南等地,不少加油站前排起了等待加柴油的長龍。而讓等候的司機感到窩火的是,即便輪到了自己,也沒法加足油。在江蘇南京,浙江的寧波、杭州等地,絕大多數加油站實行限量加油,一次只能加100元到300元。
這還算是好的,不少加油站特別是民營加油站早早地就掛出了“柴油售罄”的牌子。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廣東、江蘇、浙江等省數量均高達幾百家。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石油業商會的監測顯示,北京、上海、重慶、大連、合肥、武漢等大城市,也都出現了柴油緊張的局面。
“一是正規渠道拿不到貨;二是煉油廠價格太高。”王站長說,批發價7800元一噸,而零售價折算下來每噸才7475元。批零倒掛決定了民營加油站不可能高價進柴油來賣。華東中油石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茹強華也表示,批零倒掛,導致一些小加油站停止供應柴油。而這又進一步加劇了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探因
供不應求導致柴油荒
業內人士認為,供不應求應是導致柴油荒的主要原因。
1、大規模檢修致產量下降
業界表示,國內煉油廠8-9月出現大規模檢修,導致產量下降明顯。
2、煉油成本增加導致減產
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震蕩,地方煉油廠煉油成本增加,利潤減少,生產積極性下降,出現減產甚至停產。
3、臺風影響油品資源調入
前段時間臺風和冷空氣接踵而來,也直接影響油輪靠岸和油品資源調入。
4、經濟快速回暖用油攀升
浙江省煤電油運協調工作聯系會議辦公室主任、省經信委副主任凌云分析認為,經濟快速回暖,帶動企業生產用油、交通運輸業和商貿物流用油不斷攀升;臨近年末進入基建工程施工旺季,工礦企業用油增多;禁漁期結束,沿海地區漁業用油需求恢復,加上秋耕季節的到來,農業機械用油上升,都是導致柴油荒的重要原因。
分析
突擊限電導致柴油供不應求
多地拉閘限電保減排目標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地方突擊式限電,是導致柴油供不應求的關鍵。
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我國單位GDP能耗在5年內必須下降20%。今年5月初,國務院發布通知,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
為在今年底,也就是“十一五”的最后底限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不少地方紛紛出臺拉閘限電政策。
從9月開始,廣西、廣東、江蘇等省區開始對部分企業實施強制性拉閘限電或提高供電價格。廣西不僅對落后產能實行限電,一些節能水平較高的企業也準備部分停產。在民營經濟的發端地溫州,部分地區企業每開工1天,就要停電2-4天。我國小商品市場所在地浙江義烏,從8月26日開始,全市分片區實行工業用電供兩天限一天的政策。
此前,工信部新聞發言人朱宏任表示,絕不允許個別地區以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為名,采取拉閘限電影響群眾生活的行為。
企業紛紛自購柴油發電機
一家農產品深加工出口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每個月的實際用電量是15萬千瓦時,但當地給他的用電指標僅為每月6萬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花了20萬元買了臺柴油發電機用來保障生產用電。
“現在每天用柴油1萬元,折算下來每千瓦時電2元,以前大約0.7元。光電一項,成本就上升了近三分之二。”雖然成本大幅度增加,但剛剛度過金融危機的他為了留住客戶,不得不繼續他的“虧本生意”。
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經理蔣修飛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受節能減排影響,一些企業被拉閘限電,為不耽誤生產紛紛自行發電”,是導致柴油用量猛增的首要原因。
“企業用電受限之后,為了趕生產,保進度,紛紛采取自發電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對柴油形成較大的需求量。”中石化嘉興分公司商業客戶部經理朱嚴松估算,僅嘉興地區各家企業用在自備發電上的柴油,每個月就要增加上千噸。
一方面飽受拉閘限電之苦;一方面柴油供應又持續緊張,部分企業生產難以為繼。
柴油短缺帶來的影響還不僅僅如此。在浙江一些縣市,部分公交線路因為缺乏柴油出現停運。而柴油的緊缺和限量供應,也使得南方地區的晚稻收割受到嚴重影響。
措施
中石化中石油增加供應量
為緩解柴油荒的局面,中石化、中石油浙江分公司負責人表示,已特別向總部申請了配合,增加了每月的供應量。
“之前,中石化每月的柴油供應量穩定在50萬噸,中石油大約在13萬噸。11月,兩家供應量將達到85萬噸,應該能夠實現需求平衡。”凌云表示,近期浙江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從11月份開始有望緩解。
但專家同時也表示,在積極做好形勢預估、采取調控措施穩定柴油批零價格、增加柴油供給量的同時,應將節能減排的措施真正落實到位,而不是采取簡單的拉閘限電方式以實現減排指標,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當前柴油緊張的局面。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