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果園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每畝能省60%的肥料、水和人工費,成本減少了,產量卻增加了,一畝能增收1000多元!”11月1日上午,正在采摘砂糖橘的武鳴縣雙橋鎮楊李村果農楊紹文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該縣樹立農民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理念,積極采用新型能源,推行節約技術,發展低碳農業25萬多公頃,增加農民收入1000多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為將秸稈轉換為清潔能源,武鳴縣大力發展沼氣池建設,先后投入1億多元建設10.5萬座沼氣池,農村沼氣入戶率達81.3%。以動物糞便、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沼氣池,年產沼氣2000萬立方米,折合節約標準煤30萬噸,每年約為農民節本增收1.5億元。同時,該縣積極引入新能源項目。在廂鎮瀨琶村七星屯建立生物質燃氣能源項目,每天只需投入60公斤木薯渣稈,就能全部解決七星屯22戶一天的生活用能。今年10月中旬,該縣引進中國大唐集團一個30兆瓦秸稈發電項目。該項目利用秸稈發電,不僅實現了清潔能源的轉換,其灰渣還可制作有機肥,實現退肥還田,將給當地農民帶來直接收入7000多萬元。
武鳴縣通過大力推行滴灌技術、生物測土配方施肥、發展無公害種植等,讓節水、節肥、節藥等節約技術深入田間地角。重點推廣微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滴灌施肥等技術。目前,全縣節水灌溉面積達4萬公頃,占有效灌溉面積80%,每年可以節省肥料開支3000多萬元,節約人工費1200萬元以上,水資源用量則減少60%。今年全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7萬公頃,總節本增收1700萬元以上。據初步統計,今年1-10月,該縣“節約型”農業種植面積達20多萬公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00元。(記者/曾永聯 通訊員/張華勇 韋麗嬌)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