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商人,不是政治家,我作秀的目的也是為了企業。一個有良好盈利狀態的財務報表,才是衡量一個商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一直以來,無錫尚德的成功都被看成是業界的神話,讓很多人津津樂道。而今年,南非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現,讓中國英利大有“蓋過”尚德的勢頭。
5年前,當尚德剝去國有股份外衣成功上市的時候,苗連生和他的中國英利還在被國有股份制改革所羈絆。而同樣是在2005年,中國英利控股的天威英利與無錫尚德為爭硅源交戰蜀川,卻因英利有國有控股的背景,使獲勝的天平傾向了自己,尚德由此敗北。
如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尚德、英利都在借機擴大地盤,但在方式和路徑選擇上則大有不同——前者在提升技術研發的同時,也在打造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后者則以完整的產業鏈做依托,視線開始轉向于做技術和標準的制定者。
英利集團CFO李宗煒曾表示:“目前,國內的光伏產業已經進入‘大魚吃小魚’的規模化階段,由垂直并購轉向橫向并購。”那么,尚德、英利這兩大太陽能巨頭在成長了數年之后,新的交鋒是否還將上演?
被迫的選擇
1998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3年后,尚德落戶無錫。這兩家企業成立之路都充滿坎坷。
當苗連生厭倦于倒賣化妝品的時候,其眼光瞄向了光伏太陽能。1993年,他從日本引進了一條太陽能霓虹燈生產線,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新能源概念。與施正榮常年沉浸于光伏研究不同的是,苗連生選擇太陽能依靠的是商人敏銳的嗅覺。
不過,要發展太陽能,只能通過國家開發銀行進行貸款,英利作為民營企業當時根本沒有獲得貸款的機會。無奈之余,苗連生只有出讓60%的股權引入國有資本,將公司進行重組,才有了后來的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