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價調整的“靴子”終于落地。10月25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出通知,決定自10月26日零時起,將汽油和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相當于在零售市場上每升分別提高0.17元和0.19元。這也是繼4月14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均上調320元)和6月1日(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230元和220元)后,國家發改委年內第三次對國內成品油作出價格調整。
“統籌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及成品油市場供求關系等因素,本次調價繼續對價格水平進行了調控。”對于此次提價,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調整后,成品油價格對應的原油價格仍低于目前國際市場中的原油價格水平。該負責人還透露,本次調價考慮了匯率因素,“如果沒有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影響,這次調價幅度還要高些”。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社昨日報道稱,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力爭在年內出臺,而該機制將更為透明。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比較可能的方案是縮短目前22天的調價周期,這樣對普通消費者、政府相關部門等都有好處。
預計中的提價
根據息旺能源的統計,布倫特、迪拜和辛塔加權均價變化率為4.59%,達到了《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的4%的調價紅線。
“既有上漲的市場預期,國際油價也達到了可以調價的區間。所以,此次相關部門上漲成品油價在預計之中。”昨日,普氏能源資訊亞洲商務拓展高級總監華大威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調整范圍看,每噸230元和220元的漲價空間也符合4%左右的變化幅度。”
林伯強認為,國家發改委在提價中還是顯現出了一定的謹慎,“據我觀察,成品油上周就已經打開了調價窗口。但與往常類似,國家發改委還是延遲公布了調價信息,這一方面是因為漲價的審判過程相對復雜,比較耗時間;另一方面,相關部門需要評估匯率給國際油價帶來的相關影響”。
通脹預期加強
拋開本次成品油漲價不說,目前白糖、食用油、進口大豆、棉花等諸多產品的價格在近期紛紛走到了漲價的前臺。因此,業內非常關注此次成品油提價對國內通脹的影響。
“本次提價幾乎不會影響到通貨膨脹。”華大威認為,“首先,央行剛剛加息不久,至少已經對外發出了遏制通脹的信號;其次,能源價格并不是影響通脹的主要因素,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但林伯強說,“雖然帶來的直接影響不大,但這無疑將進一步推漲市場中不斷增強的通脹預期。”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近期CPI呈上漲態勢,成品油價格提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漲價預期,但對價格總水平的實際影響很小。”同時,該負責人還表示,為了減緩成品油價格調整帶來的連鎖反應,國家發改委明確規定鐵路貨運等部分政府管理的商品價格暫不調整,并部署各地嚴格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管,依法查處違規漲價和跟風漲價。記者 黃燁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