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雖然行業產值不大,但卻關系到中國經濟的轉型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內憂外患”的重重阻力,中國稀土戰略轉型,急不可待,并且必須付諸行動,如此才能成為未來國際競爭中的王牌。
圍繞稀土的聲音從未像今天這般熱鬧。
在國際上,中國對稀土出口稍微限制,美日等發達國家便著急要命,喋喋不休;在國內,受整合政策影響,與稀土相關的股票持續受到追捧,“稀土行情”驚心動魄。
這一切都源于中國稀土意識的日益覺醒和角色的轉換。
中國稀土市場被認為有“三怪”:以占世界30%的儲量,撐起了95%以上的產量;超過95%的市場占有率卻未帶來相應的稀土定價權;擁有最豐富的稀土資源,卻缺少產業競爭優勢。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日等國家放著國內儲量不去開采,“坐享”中國的廉價稀土,并且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戰略儲備,以備將來之需。數據顯示,美國2009年的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占世界13%,產量為零;俄羅斯儲量為1900萬噸,占世界19%,產量為零;澳大利亞儲量為540萬噸,占世界5.5%,產量為零。
稀土是尖端工業和國防工業領域必需的原材料。當前,全球稀土資源戰漸酣。面對中國對稀土出口采取的限制性政策,西方國家掀起軒然大波的背后,其目的昭昭:擔心中國保護國內資源的政策不利于其商業利益。
據了解,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10倍,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0%左右。由于話語權和定價權的缺失,1995年至2005年,中國稀土產業由于廉價出口而損失的外匯達到近百億美元。
在低廉的開采成本和忽視環境代價的情況下,稀土開采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部分地區山上的土幾乎被挖空,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壞,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
更加嚴峻的形勢是,中國不可再生的稀土資源正日漸枯竭。商務部官員近日稱,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有可能需要進口。
西方國家不斷叫囂的另一面,顯現出中國稀土戰略轉型的重要性。“稀土世界,中國為王”的冠冕已經讓中國眩暈了幾十年,如今,中國不應該再繼續扮演全球稀土資源主要供應者的角色,而是有權自主、合理使用稀土資源。
除了“外患”,中國稀土業諸多問題的根源還在“內憂”:整個行業的散、亂、差。
目前,我國稀土市場有近170家企業,生產分散,產業協同差。今年9月,稀土被國務院點名納入六大重點行業兼并重組的名單。10月,國土資源部發布《關于省級稀土等礦產資源開發整合重點掛牌督辦礦區名單的公告》提出,稀土等礦產資源要確保在2010年底前完成整合工作任務。
在政策推動下,稀土競爭新格局雛形漸現。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掌握著采礦優先權,礙于利益,并不愿意將稀土資源拱手相讓,很多有望成為整合主體的企業進入的還只是分離、深加工等中下游環節。
與此同時,中國稀土85%應用于冶金、機械、石化、玻璃、陶瓷等傳統領域,僅13%用于新材料等高技術領域,低于日美等發達國家,也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能否發揮稀土資源的優勢,掌握產業話語權,關鍵在于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中國已經提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
作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雖然行業產值不大,但卻關系到中國經濟的轉型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內憂外患”的重重阻力,中國稀土戰略轉型,急不可待,并且必須付諸行動,如此才能成為未來國際競爭中的王牌。郭錦輝
參與互動(0) | 【編輯:許曉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