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昨天(5日)報道了河北安平縣為完成節能指標,在全城實施限電,無論企業還是普通民居,都被分成三個區域分時分片限電。每3天當中就要遭遇停電22個小時。
是什么原因讓安平采取了這樣的非常手段?這樣一種規模和周期的停電還要持續多久?節能減排就不能有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嗎?中央臺記者楊鈞天、實習記者夏倩就此采訪了安平縣政府有關負責人。
接受采訪的是安平電力、環保和發改局的負責人。也就是實施限電的具體執行人。在解釋大規模集中停電的原因時,發改局局長王京凱給出的一組數據就很能說明問題。
發改局局長王京凱:我們全年應該完成同比下降百分之6.6%,這是我們的指標,1-6月份,同比下降了百分之0.15%,離指標還差5.25%(5.45%)。
距離完成2010年指標只有4個月的時間了,可是完成的任務量和未完成的差距懸殊。于是,安平縣決定,從8月27日開始全線分片區拉閘限電,開始時每隔四天停一次,一次14個小時,9月3日起,又改成了每兩天限一次,一次22小時。即便這樣,按照安平電業局副局長許兵提供的數字,任務還是完不成。
記者:三天限一天,一天是22個小時?那這么限你估計能不能達到預期呢?
安平電業局副局長許兵:完不成。
記者:也完不成?
許兵:啊,昨天停了22個小時,供了200萬。
記者:就預計實行這個政策也是完不成的?
許兵:肯定完不成。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安平的耗電量如此巨大?癥結就在于安平的支柱產業——金屬絲網加工。
安平發改局局長王京凱:絲網產業是我們的主導產業,這是我們歷屆縣委政府多年來提倡和引導的。村村戶戶都有,并且有幾十個專業村,比如說這個村里是拔絲的,拔絲量很大,另一個村是織網的,每戶或者每個村里百分之四五十的都有織網機。
記者在相關網站上看到這樣的描述:“安平是全國最大的絲網生產銷售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絲網產品集散中心。”
絲網產業不只是安平的支柱產業,而且幾乎也可以說是它唯一的工業。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記者,要是把絲網廠都關了,安平的經濟只能是“一覺回到解放前。”可這個“絲網產業”恰恰是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采訪中,安平的官員始終沒有向記者給出安平縣節能減排、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其它思路,更沒有痛下決心,壓縮絲網產業的規劃。強行停電,在他們看來或許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了。
能不能把企業用電和生活用電區別對待,別讓節能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安平電業局副局長許兵說,因為大量絲網企業零散地分布在居民區當中,這個也做不到。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