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經濟正成為世界各國尋求經濟復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隨之形成的碳交易模式也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成功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
近日,記者獲悉,我國國家發改委正醞釀在一些特定的行業和地區開展小范圍的碳交易試點,“探索利用市場手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所謂碳交易,是指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雙方通過合同的形式形成對二氧化碳排放權的買賣。
今年全球碳交易規模1500億美元
在我國,碳交易市場體系的建立進入試點階段。
日前,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正式將廣東、遼寧、廈門、杭州等五省八市確定為我國低碳省區、低碳城市試點。8月20日,國內首個“國際低碳總部基地”落戶深圳。據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基地將成為“國內最大的低碳交易中介服務平臺”。
此后,國家發改委又傳出消息稱,正考慮在一些特定的行業和地區開展小范圍的碳交易試點,“電力、化工和石油等行業入選可能性較大”。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C D M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強介紹,在目前的中國低碳交易市場,“除了CD M(清潔發展機制)市場發展較好,總體上還處于碳交易的嘗試階段”,但他同時表示“試點一旦成功,對整個中國都是變革性的事件”。
工銀瑞信基金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超日前提出,我國參與全球碳交易可有“六大投資模式”,為我國進軍全球碳交易市場提供投資參考。
一種是直接投資碳交易相關資產;其次是投資以碳交易為主要獲利來源的碳基金———截至2006年,全球已有64億美元被投入50個碳基金用于購買碳減排。
再次是自行設立碳基金,成為國際買家;或是經營C D 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咨詢顧問公司。咨詢公司致力于開發可減排的工廠項目,項目業主將項目產生C E R (核證減排量)賣給需要的企業或基金公司;也可以直接開發C D M項目。
最后一種模式是主導或參與發起新的碳交易所。據世界銀行估計,2010年,全世界碳交易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或將超過石油期貨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中國有望在其中占據三成以上的份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