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以來,關于成品油定價機制將調整的言論,在市場上引起一番討論熱潮,成品油“追漲不追跌”的市場趨勢不得不讓人對定價機制再次“矚目”。
日前,在中石化的中期業績會上,中石化財務總監王新華對外透露,發改委正在研究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相信該機制將會逐步走向市場化”。
就在8月25日,國家發改委相關司局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證實:目前正在研究對國內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作出調整。修改后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會更加靈活,更能反映市場和企業的成本變化。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盡管重啟評估,由于各項利益的差異化,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道路依然遙不可及。
改革呼聲已久
事實上,關于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呼聲已久。今年1月28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2010年國家發改委將對油價管理辦法有關細節進行調整,并將以相應的方式征求社會意見。此前,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總經理陳立國建議,縮短現行機制規定的調價間隔時間至10天,并將一定區間調價權下放石油企業,適當提高國Ⅲ標準汽油價格。
這些建議所針對的,都是目前市場上執行的去年5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新的定價機制頒布以來,一直存在許多模糊條款,定價機制不夠透明,僅國內成品油的平均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兩項指標不明確就廣為市場人士詬病,此外對參照系問題,即到底按怎樣的國際原油標準執行“22+4%”的調價標準存有爭議。而今年以來,不夠條件調價和夠條件不調價使得定價機制更趨于模糊化。甚至在不少人看來,國家發改委的調價“只漲不跌”,或是“漲多跌少”。
統計顯示,截至26日,距離今年6月1日最后一次調價,國內成品油價格即將連超3個月未作調整。來自市場的消息稱,自2008年底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以來,這是除今年3月前后國內油價創下4個月不動外,其調價時間等待最長的一次。使得業內人士不得不對國家發改委制定的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充滿懷疑和不解。
而在這3個月內,類似于“追漲不追跌”的事例也并非第一次發生。來自卓創資訊機構的數據顯示,自6月1日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下調之后,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震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上述震蕩局面就使得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兩度越過國家規定的“4%”調價紅線。
更有甚者,針對國內成品油“當降不降”的現實認為,真正讓成品油市場調價行為變得錯綜復雜的是機制背后的利益爭論,而國家發改委是在給國內石油巨頭們提供“庇護”。
業內認為,在現有、試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承受太多來自國內兩大石油公司和社會民眾兩方面壓力的情況下,“重啟評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行為實在情理之中,這也客觀上推動了國家發改委重啟評估前述機制的步伐。
定價機制更加趨于模糊化
卓創成品油編輯陳晴對本報記者表示,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還不完善,這一點也是發改委是承認的,由于機制缺陷,成品油價格上調時各地經常出現囤油現象,調價時間也有一定的滯后,并且顧慮經濟以及民生的現狀,上調幅度經常不到位,有時候也沒能完全反映生產成本。這就導致了成品油調價在油企和消費者中“兩頭不討好”。
陳晴稱,新的定價機制實施以來,一直存在許多模糊條款,如“按照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每桶高于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者少提”。 定價機制明確了當國際油價處于每桶80-130美元和130美元以上的兩種管制情況。但是,在上述兩個區間內價格政策表述過于籠統,缺乏具體細節。
陳晴認為,從目前看,國內成品油的平均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這兩項指標都不明確。在平均加工成本的保護下,國內的煉油企業大多喪失了主動降低生產成本的積極性。同時從近幾年幾大油企的業績報告中也可以看出,無論國際油價處于何位置,煉廠生產成本如何,成品油銷售企業都是可以獲得利潤的,不會出現虧損。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無論國際油價高低,國際經濟形勢如何,國內的幾大石油企業都能夠實現大幅盈利。
“成品油定價機制逐步走向市場化,首先應當明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市場化是一個逐漸接近市場的漫長過程,而不可能完全推向市場由企業說了算。”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對本報記者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不但要能夠及時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同時還要能反映企業的生產成本、加工利潤等,主要表現為定價機制的公開、透明、合理,是由市場規律來形成價格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不是完全依靠行政手段來調控價格的變化。
市場化不是企業說了算
國家發改委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石化與中石油兩大集團確實對定價機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議,主要是覺得目前的機制還不夠市場化。社會輿論則認為國家發改委在油價問題上,一直都是“上調快下調慢,上調幅度大下調幅度小”。但這位人士同時表示,“油價調整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但是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中國的成品油定價是不可能完全推向市場,由企業說了算的。”
國內曾有一些機構和專家建議,成品油價格調整的時間間隔應該由目前的22天,縮短為10天左右,甚至一周以內。對此,國家發改委人士稱,調整價格形成機制,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改變調整周期的事情。
周修杰表示,成品油定價機制走向市場化要有充分的市場競爭作為基礎,雖然目前國內成品油銷售端的競爭比較激烈,但由于成品油油源仍然控制在少數石油企業手中,因而成品油銷售市場實際處在不公平競爭之中。
陳晴認為,被業內寄予厚望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道路”必然依舊遙遠,在種種矛盾下,市場消費者難以真正相信所謂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趨于“市場化”,因為大家看到的成品油市場仍舊是被幾大油企所持續“壟斷”的。只有政府管理部門繼續嚴格規范、完善市場經濟秩序,堅決打擊市場上的投機倒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切實履行好監管職能;同時,還要盡快建成原油、成品油儲備體系,以實現國家對成品油市場的有效調控,“市場化”的道路才能真正行得通。記者 閆志強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