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冷、供暖的優勢同冷熱電三聯供的優勢疊加,使DES的系統優勢更加突出。日本20年的經驗總結指出,加上二次冷水管網的區域供冷系統,大型DES比中央空調總投資略低或相仿,能效卻高12%,運行成本也低,集中供暖的優勢自不待言。
DES站在白天網電的峰段和平段,可用DES的成本價電制冷,夜間則可用網上的低谷價電制冷。以廣州為例,廣州現在的居民電價為0.61元/kWh、工業用電為0.8元/kWh、商業用電為1.03元/kWh,而在正常的天然氣市場價格下,DES項目的發電成本約為0.6元/kWh。以成本電價向工業、商業用戶供冷,顯然比用網電更經濟。
北方集中供暖系統采用天然氣為一次能源,則不能沿用原有設備、僅僅把煤改成氣,而必須借此機會進行徹底的集成優化改造,也能夠把供暖成本降下來。
理由三:智能電網建設使電網公司也要求發展規模化的DES
在目前的中國電力法框架下,電網公司享有地區電力輸配的壟斷權。這使得電網公司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站在反對DES的地位。孰不知,在低碳發展格局下,智能電網與DES系統應是天然的優勢互補的合作伙伴。建設智能電網的需要促使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要求大力發展分散式電源,以保障供電安全和調峰。而這種分散式電源規模達到10-100MW級才能夠發揮作用。
電網公司以上分散式電源為目的建設10-100MW級DES項目,若采用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能效只有40%多,并且難以承受正常的天然氣市場價格。這使得電網公司要發展的分散式電源也必須考慮冷熱電三聯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電網公司將成為DES站的合作方、投資和運營的參與者。電網公司參加進來,將可使《電力法》第25條對DES 直供電的限制自然消除。這就打破了發展規模化DES的最大障礙。
理由四:與中國短期、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步,有利于發展大型DES
美國的城市百多年來已逐漸發展定型,很少建設新城市。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美國發展大項目只能結合區域供冷系統、區域供熱系統,“見縫插針”發展小DES項目。而中國未來20年要完成工業化,工業還要翻番,城鎮化加速,至少還要建設比現在還要多的工業園區和新城鎮。為什么不利用這個歷史機遇,自主創新,同步規劃和逐步建設大的、更經濟的、效率更高的;反而按照傳統模式規劃新城區、新工業園區,然后再一個個搞小的、分散的DES?
即使是老城區改造,大型也比小型更有利。雖然并不反對在條件適宜處搞小的DES,但是現階段中國老城區供能系統改造也不能以發展小型項目為主。以北京為例,城市主要能源已天然氣替代煤是歷史的必然。按規劃,北京六環以內燃煤集中供熱都必須改天然氣。若把一個北京市第二熱電廠改成1000個小型DES項目,在經濟上,占地上能行嗎?考慮根據北京的自身特定條件,集成創新出高度集約化的DES,才能依靠大幅度提高能效來減排二氧化碳,完成煤改氣的歷史任務,而又不增加和政府財政的負擔。
理由五:發展大型DES是中國加速發展天然氣和提高能效的要求
中國能效低于世界平均值1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中國一次能源以原煤為主,天然氣占比太小(小于4%)。低碳發展要求中國未來20年天然氣占到一次能源的15%—20%,替代煤成為主要的城市一次能源和工業燃料。
單純天然氣發電、供熱方式既是對能源的浪費,又不利于開拓下游市場。大型DES能源利用效率可達75%以上,又能大幅降低終端用能價格。2020年中國電網裝機規模可能達16億kW;中國要想盡快把能效提高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包括調峰發電、工業和商住用的天然氣DES至少要達到總裝機容量的15 %,即2.4億kW;發電量至少要達到8500億kWh/年,占總發電量的12%(即使這樣,也沒有達到美國2010年的目標)。這要求,即使建設平均50MW裝機容量的DES,也要5000多個;要是建0.5MW級的小型系統,就要50萬個。顯然,無論從經濟方,還是從能效、碳減排、市場開拓方面看,要達到發展天然氣、盡快提高能效的戰略目標,還得靠大型的DES。
理由六:大型項目利于采用多種能源,實現終端用能的一次能源多元化
大型項目利于采用地、水源熱泵、工業廢熱、遠郊超大型燃煤電站的冷凝潛熱等能源,是解決當前北方地區型城市燃煤熱電聯產改造為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的關鍵戰略。而小型項目除了地源熱泵、太陽能,很難采用其它能源。記者 仝曉波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