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由原先“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易名而來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將于9月中下旬發布,目前已進入新聞發布會籌備階段。昨天,參與“規劃”研討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專家王泠一接受晚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即將面世的“規劃”偏重于作為宏觀、長期的政策“坐標”。
據悉,能源產地布局、輸送設備優化、天然氣安監體系、對企業的財政支持等方面都將囊括其中。他還透露,中國正在構想建立“煤炭輸出國組織”,嚴控產能、爭奪世界煤炭定價話語權的訴求也將在漸行漸近的“規劃”中得到體現。
長遠構想的框架
作為 “十二五”開先聲的泱泱大作,“規劃”究竟涵蓋了哪些內容? “從原先的‘新能源’轉變為‘新興能源’提法,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是對能源認識范圍的擴大,不僅包括風電、太陽能、生物智能等新能源,也包括對傳統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能源,比如對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表示。據悉,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孫勤首次證實更名的消息。
記者注意到,原先的“產業振興”的提法也被“產業發展”替代,短期規劃向長遠的過渡意涵不言而喻。“規劃中,將出現全國布局的內容,比如明確風能、水電主要產在哪些地域,并進一步規劃長期的能源輸送問題,能源從產量多的省份向稀缺省份傳輸,設備功率將加大,網線傳輸的速度將實現三峽的2倍。 ”王泠一告訴記者。
據王泠一介紹,“規劃”中還將出現天然氣安監體系的相關內容。“天然氣輸送過程中會局部出現 ‘氣薄’現象,需要及時‘補氣’,這就需要一個樞紐監控系統。 ”不過,對于王泠一談及的“煤炭輸出國組織”構想,一位能源專家坦言“不一定現實”:“首先煤炭產地并不像石油那樣集中,利益協調難度大,其次煤炭在工業中的重要性也不及石油,迫切性不強。 ”
“5萬億根本不夠”
“規劃”預先披露的消息還顯示,未來10年,國家將直接投入新興能源產業5萬億資金。目前各國太陽能產業發展都依賴于政策支持,由政府據發電開發和運行成本和預定的長期穩定的回報率確定相對的上網電價補貼,所以這筆資金會否對推廣光伏應用起到實質拉動作用,引發了市場遐想。
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卻撰文認為,均攤到每一年,看似龐然大物的5萬億最后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以他觀點,按未來10年每年用電5萬億度計算,5萬億投資相當于每度電獲1元錢補貼,由于平均每年只能補貼5000億,所以補貼量只相當于每年總發電量的十分之一。“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電價每度1.09元,實際上遠低于其成本,如果按能形成良性競爭的1.5元到2元來算,補貼又需要多少?5萬億根本不夠。 ”倪維斗如是表示。
對此,王泠一也認為,政府對太陽能的補貼涉及到財政的重新分配,“一般戰略要十年成氣候,而政府卻是五年一換屆,這里面就存在著博弈和阻力。 ”但他也提出,財政支持只是行政手段,太陽能的發展還可以依靠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依托資本市場。他表示,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新興行業也應該經歷一番淘洗,“原先的行業可以進行轉軌、細分市場,比如一些企業只從事初級研發,將研發成果打包賣掉。 ”
行業洗牌已成定局
事實上,與新能源掛鉤的政策,如“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環境稅等也都在市場上熱炒多時。工信部日前消息稱,“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已到國務院相關部門征求意見階段。而據資深人士推測,環境稅遲遲未有動靜的原因是資源稅剛開始試點,考慮到通脹等因素,不可能頻繁使用稅制工具。但近日也有報道援引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說法,環境稅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環保部將向國務院提交環境稅開征及試點的請示。
記者了解到,規范和指引政策多管齊下,新能源行業洗牌也成定局。不過,多數分析人士認為,行業洗牌并不是一件壞事,同時也是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據悉,從2007年起,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躍居世界第一;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增速則保持在35%以上,即使是2008金融危機年也整體實現了30%以上的銷售增長,企業數量更一度達到7500余家之巨。但技術不成熟、“兩頭在外”格局、門檻低、“國家隊”入場等市場因素最終讓20余家龍頭企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記者 勞佳迪)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