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吉爾伯托·加馬拉的辦公室望出去是一幅巴西的巨型衛星地圖。地圖上既可以看到星羅棋布、未經雕琢的亞馬遜叢林,又可以看到種植甘蔗、大豆,養殖牲畜的農牧區,而流光溢彩的超級大都市圣保羅和里約在地圖的南端提醒著你它們的存在。
加馬拉主持著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的工作。盡管靈感源自一些普通的標準經濟學理論,但他的主張卻很驚人。加馬拉認為巴西有實力成為世界上最環保的大國。他覺得,發展國民經濟不應一味走擴大商品生產規模,粗制濫造的道路,而是需要提升價值鏈。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于是有些人就自然而然地認為,應該肆無忌憚地利用這些資源創造財富。但加馬拉卻很反對這種短淺的看法。
加馬拉很贊同“巴西——自然知識型經濟”的定位,用知識和技術開發原材料,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價值是這個發展模式的關鍵。加馬拉舉例說,巴西利用甘蔗生產生物燃料,研發和生產規模都領先于世界,生物柴油的生產也在穩步上升;全國47%的能源供應已經實現“綠化”,也就是來自可再生能源,為世界之最;而亞馬遜原始森林則相當于地球的肺,對氣候變化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巴西也不缺乏木材、鋼鐵和鋁等資源,相反還很多,但加馬拉不屑于談論這些。“發展自然知識型經濟為提高巴西自身研發水平提供了機遇,相較而言,制造業發展的機會卻不那么多。比如,發展汽車工業毫無優勢可言,因為大眾從來都是把車型設計放在德國本土。”加馬拉說。他認為走這條路還能讓巴西避免陷入像委內瑞拉、安哥拉、沙特或者塞拉利昂等國遭遇的“資源詛咒”。巴西不指望成為一個靠資源發家致富的國家,但立志成為一個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環境的國家。
加馬拉的話很有道理,但是想做到這點卻并不容易。那么它的難處在哪里呢?實際上,巴西不斷地有大規模的油田發現,森林退化率持續增高,能源需求快速增長、貧富差距懸殊、地方腐敗、治安惡化。另外,巴西人是否有經濟實力兼顧環境責任,也是一個未知數。
首先來看看里約附近發現的近海油田規模,這里擁有高達500億桶的石油儲量,正是這些資源讓巴西成為了石油大國。巴西氣候變化特使塞吉奧·塞拉曾經告訴我,這是個巨大挑戰,因為盡管目前是水電和生物燃料支撐著巴西經濟的發展,現行政策也尚未改變能源消費結構,但改變的意愿已經表現得十分強烈。
如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也是個難題。巴西環境部長伊莎貝拉·塔斯克拉曾表示,不管是否開采石油,巴西都會完成2020年減排目標,然而要完成這個目標對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絕非易事。想要達成減排目標,關鍵是要停止對亞馬遜森林的砍伐。但最近有數據顯示,對這片原始森林的破壞仍在加劇,也有不少人呼吁制定森林法案保護資源。
盡管如此,塔斯克拉明確表示亞馬遜地區的經濟發展不會停滯,區域內的基建項目也不會停工,完全無視反對的呼聲,塔斯克拉說: “我們不可能放棄這個地區,巴西66%的水電資源都集中在亞馬遜。換作其他國家,不用這些資源,你認為可能嗎?根本不可能!”
巴西能源部長馬里奧·齊摩爾曼用了一連串數字來表明巴西發展綠色經濟的決心:街上一半的車輛都跑乙醇汽油;政府對2400兆瓦的風電項目進行了招標,是原計劃規模的4倍;巴西還立志成為世界第二大產鈾國;該國的CCS項目也在有序進行中。他還提到,近幾年多達1300萬巴西老百姓第一次用上了電,但仍有30萬人生活在黑暗中。不過他也表示,明年這批群眾也有望用上電燈。盡管這是了不起的成就,齊摩爾曼對此也是津津樂道,但家家通電,戶戶開燈也就意味著巴西未來的電力需求會激增。
另一個大膽主張來自國家環保署。環保署長阿梅里克·突內斯列舉了森林退化率和巴西經濟復蘇的數據,并指出環保署做出的努力成功切斷了經濟增長和雨林消耗之間長期此消彼長的聯系。“只要有這個政治意愿,我們就能夠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保護森林資源。說做不到,那是在找借口。”
然而巴西幅員遼闊,國土面積是西歐的4倍,腐敗層數不窮。巴西環保署的一位官員曾透露,主張砍伐森林的往往都是地方官員。有時候法律形同虛設,環保署處罰的25萬例違規事件中,只有區區0.3%認罰。相反一些人以發展為名濫用資源卻總能吸引無數渴望致富的信眾。巴西正處在走向最終繁榮的關鍵時期,巴西選擇的是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同的發展之路,這條道路就是在不影響環境和氣候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增長。這條道路充滿阻礙,而且缺少前人的經驗,但巴西不會放棄。
(來源:《衛報》,文章有刪節,標題有改動)(白晶/編譯)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