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納入國家除險加固工程范圍的小型水庫,國家的政策標準是按照450萬元/座為標準安排資金,其中,國家補貼220萬元~300萬元,其余由市縣配套解決。但現實中,一些庫容較大的水庫,450萬元根本難以完成主體工程。本刊記者了解到,這造成一些水庫病險去除不徹底,設計效益發揮不了,有的甚至為保安全干脆空庫運行,資源浪費嚴重。
安徽省水利廳基建處處長余兵告訴《瞭望》新聞周刊,目前安徽省206座列入國家計劃的重點小型水庫中,就有40多座無法完成加固任務,主要是這些水庫庫容較大,國家按統一標準下達的450萬元根本難以完成主體工程。
余兵以安徽宿松縣重點、裥筒‰U水庫黃大口水庫為例,按照50年一遇洪水設計標準,安徽省發改委批復這座水庫需要1900多萬元除險加固資金,遠遠超過450萬元的標準,地方政府無力解決這筆資金,因此,黃大口水庫遲遲無法實現“脫險”目標。
本刊記者采訪發現,因為配套投入不足,導致水庫除險工作進展遲緩,一些地方出現了所謂的“尾巴工程”問題。根據江西省水利廳調度的情況看,全省尚有50余座水庫完成投資不到90%,個別水庫完成投資不到70%。部分已經驗收的水庫留有較多尾工,直接影響到水庫除險標準,還有個別小型水庫甚至主體工程還沒有完成。
與配套投入不足相對應的,是一些地方出現“除險加固”質量問題,壩體散浸、新建灌溉引水隧洞漏水嚴重等。一位基層水利干部認為,這其中或許還存在人為的偷工減料問題,“但配套不到位、資金不足是重要誘因之一”。
地方水利資金捉襟見肘
在剛剛遭受洪水的湖南湘潭縣,多位基層干部向本刊記者反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小Ⅰ型水庫要想擠進國家計劃的“籠子”,先期安全鑒定、地質勘探、初步設計、實施計劃等工作,都要縣里面先掏錢來做。其中僅安全鑒定一項,每座就需10萬元左右。這對湘潭縣這樣一個財政非常緊張的農業大縣來說,壓力非常大。“(對國家病險水庫治理項目)“爭也不得了,不爭更不得了!”他說。
長期以來,在水利建設基金中,中央水利建設基金主要用于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大江大河重點工程的維護和建設,而城市防洪及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維護和建設則主要由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承擔。
以江西為例。2003年以來,針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第一批資金中,中央資金7.73億元,與之配套,省級投入7.10億元,區市以下財政及群眾投勞自籌了6.49億元;第二批項目總投資約67億元,其中可爭取中央資金33.5億元,地方需要配套33.5億元,截至5月20日已完成投資45.67億元。但這些僅僅是江西數千座小型病險水庫的一部分!叭绻闵闲、蛐偷5030座病險水庫,有可能另需要上百億元的資金!碑數厥茉L基層水利干部表示,“這些小型水庫大多為集體所有,除險資金無法落實,處于自生自滅狀態!
以縣為例,地方并不寬裕的水利建設資金,需要應對的支出包括:國有水利工程的維修加固、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小山塘、小渠道等)、防汛物資儲備和防汛抗旱等。由于資金匱乏,一些市縣通過不斷加大項目申報力度,積極爭取上級各類項目資金,這造成了“目前不少地方的水利部門普遍重建設,輕養護。因為工程建設中央較多投資,而工程養護需要地方更多地‘自掏腰包’”。上述受訪基層水利干部指出,“大部分水利工程的管養經費不到位,致使建成的工程雖多,但并不能全部正常發揮功能!
參與互動(0)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