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中國的新能源電力發展卻正在走上和傳統能源電力相同的一條老路。
在剛剛起步的新能源領域,新能源電站等終端利用項目招標多被央企摘得,而大多數民間資本和投資者只能聚集在產業鏈上游,即風能、太陽能等發電的原料和設備提供上,尋找機會。
眼下,“國家隊”在新能源需求增長預期下開始攻城略地。大批國有資金入場也將帶來下游發電領域和終端消費端對上游的更大需求。與此同時,不少投資人已經開始擔心,上游企業在越來越龐大的“國家隊”面前將失去議價能力,甚至最終被“國家隊”收編。
這一幕并不新鮮。在傳統能源領域,早已被大型國企壟斷,民間資本進入會遭遇制度和市場障礙。值得提醒的是,對于發展路徑尚不清晰、大量技術瓶頸有待突破的新能源產業而言,如果形成上下游都被國有企業壟斷的格局,觀察者認為,將不利于創新,而創新對于新能源至為關鍵。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韓文科指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一定要讓市場開展充分競爭。市場的多元化參與是當前可再生能源產業出現大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各有千秋,要通過競爭讓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的過程加快。
當前新能源領域里特有的格局——“國家隊”投資下游,民企投資上游,事實上是投資者在中國電網壟斷格局之下的扭曲形態。如果未來國家隊向上走,民企或將無路可走。
此外,新能源壟斷格局的形成也將不利于電力體制改革。
觀察中國電力市場,自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以來,事實上并未有大的突破。直至今日,雖在發電端引入了競爭,但電力市場仍主要是國有企業的天下,而掌握輸配售大權的電網則高度壟斷,這成為了推進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最大障礙。
對于陷入瓶頸的中國電力體制改革,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是難得的突破機會。通過在新能源發電領域開放投資,可引入多元化投資的發電主體,推動形成完全競爭的市場格局和市場化的電價定價機制。如何利用新能源的東風,給民營投資者以進入發電側的機會,通過公開、透明、規范的程序實現并網發電,繼而獲得公允的定價。這無論對于電力改革,還是中國“低碳經濟”的推進,都將是一次契機。
然而,眼前的趨勢是,新能源領域正在一步步地走上傳統能源的老路。對于該領域未來的發展態勢,究竟是選擇國企壟斷,還是選擇國企與民企并重、競爭與合作共存,這或許是當前應當著力思考的問題。(晏琴)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