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月中旬到泰興市經濟開發區和環保部門采訪,幾位負責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前些日子,外地幾個縣市的招商人員拿著報紙來泰興招商。
原來近日有媒體報道說,因為環保的原因,泰興婉拒了數十個上億元的大項目。這些外地來的招商人員到泰興的目的是想了解被拒項目的詳細信息,以便“順藤摸瓜”接上頭。
“盡管我們沒有透露任何信息,但婉拒的項目大多還是順利地在其它地方落了戶。”幾位負責人憂心地說,一面是發達地區關停污染企業、婉拒污染項目,另一面則是欠發達地區降低環保門檻搶項目,這一現象被人們稱為“污染轉移”。
記者從泰州經濟開發區濱江工業園了解到,一家化工企業打著“產業轉移”的旗號,欲將投資1.6億元、年產出3億多元的增塑劑項目轉移到濱江工業園。園區委托環保部門論證后,發現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水含有苯二甲等高污染物,便果斷否決了這一項目。但隨后發現,該項目被泰興拒絕后,繼續“北上”,不僅扎下了根,還享受到優惠政策。
導致污染也呈現梯度轉移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環保門檻不一。科技部黨組成員、中國高新區協會理事長張景安前不久在泰州時說,應該設定全國統一的環保門檻,要進一步確立環境資源也是生產力的理念,制定一個統一的環保標準。
專家指出,企業有污染并不可怕,只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治理就行。最可怕的是,企業明明有污染卻變著法子“漂白”,甚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污染項目落戶。 (趙曉勇)
參與互動(0) | 【編輯:宋亞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