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的污染事件的陰云還未散去,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在16日晚再次發生滲漏事故。經過8小時緊張作業,滲漏點被基本堵截。來自上杭縣的消息稱,此次污染事件發生后,環保部及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視。福建省政府在16日通報稱,上杭縣縣長邱河清等相關責任人被停職或撤職。
紫金礦業事件越來越像一部詭異而陰森的多幕劇,伴隨著權力、謊言、欺詐、仇恨……驚心動魄,高潮迭起,且常以出其不意的慘烈“噱頭”引人注目。如今,隨著遮羞布被漸次揭開,一幕幕觸目驚心的丑聞撲面而來,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一躍成為國內500強企業的紫金礦業,一向光環閃耀,孰料竟是如此不堪。而透視這些丑聞,從中窺見的多重制度性病灶,則尤令人嘆息。
其一,資本的強勢與環保的弱勢。我國是經濟后發國家,注定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或邊污染邊治理的發展舊路,在一系列教訓面前,環保非重視不可已經成為上上下下的發展共識,但是“先上車再買票”、“上了車不買票”、“已經下了車仍不買票”、“為了欺上瞞下假裝已經買票”的污染亂象仍然大肆上演。紫金礦業的發展之路就是典型——紫金礦業多年來一直在污染的漩渦中發展壯大。據媒體報道,就在“7·3”滲漏事件發生之前的6月23日,汀江下游就發生了魚類異常死亡的情況。此次滲漏事件,再次加重了當地群眾對紫金礦業多年來一直難以消除的疑慮。
面對民意洶洶,紫金礦業何以一直置若罔聞?原來紫金礦業“一業獨大”。2009年,紫金礦業對上杭全部財政收入貢獻達到近60%。在這種語境中,“政府財政都要靠紫金,紫金又是政府的企業,政府監管起來當然難。”
其二,官員權力期權化再次找到佐證。據上杭縣環保局知情人士稱,當地官員與紫金礦業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該縣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員,成為紫金礦業的搶奪對象,被委以閑職后,年薪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顯然這正是權力期權化的最好注腳。何為權力期權化?根據坊間觀點即是,領導干部在位時利用權力和影響,為某些企業、個體老板、外商牟取非法利益,為了逃避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和查處,不圖眼前直接回報,一旦退下來、或辭職以后即到自己關照過的單位任職,收益十分豐厚。所謂人走茶涼,官員一旦退休往往門前鞍馬冷落稀,紫金礦業憑什么對那些退休官員委以重任,如獲至寶,且給予數十萬的年薪?說白了這是一種交易的兌現!
其三,其實,與權力期權化相比,權力變現更嚴重也更可怕。據記者調查,近幾年,上杭縣當地有多位政府官員前往紫金礦業掛職或任職,還有一些官員或多或少通過各種渠道擁有紫金礦業股份。明乎此,一切皆可釋然。還有一個細節是,在紫金礦業上市之初,由于當時黃金價格低廉,上杭縣委、縣政府曾動用行政手段,要求下屬各行政單位購買紫金礦業原始股,當時原始股的推銷飽受冷遇。為何強推?一些官員的利益和紫金礦業綁架在一起,只有企業發展壯大,自身才能獲取利益。可以說,無論對紫金礦業放松監管還是為紫金礦業大開綠燈、提供種種保護和便利,都是權力變現的一種形式,因為紫金礦業與官員的好處息息相關。權力變現的可怕之處更在于,它可以直接為紫金礦業的非法行為保駕護航,而權力也不必等到退休才等來好處。
當然,揭開紫金礦業的黑蓋子,所充斥的亂象不止于此。更讓人沮喪的是,紫金礦業只不過是最近暴露的一個可怕標本而已,還有太多的“紫金礦業人”在胡作非為,只是因為沒有發生公共事件而未暴露而已。何以不等事故發生就發現“紫金礦業”?何以杜絕“紫金礦業”?(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