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行業協會和業內專家不斷提示過剩風險,一邊是國家發改委在用煤高峰來臨前召集龍頭企業“座談”限價,一邊是煤炭企業不斷加碼投資擴張產能,以及各下游企業深度“涉煤”——煤炭業的各種市場力量在充滿懸念的“過剩”預期中不斷沖突和博弈,演繹出令人費解的種種悖論。
過剩與限價
在近期舉辦的多場與煤炭產業相關的會議上,“煤炭產能將過剩”成為行業協會專家不斷提示的風險。據煤炭運銷協會秘書長董躍鷹日前透露,近年來我國煤炭產能建設速度居高不下,到2009年底,我國已取得采礦權的煤礦項目達14423處,總產能超過36億噸。而根據今年前4個月全國煤炭采選業所完成的59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測算,又新增產能1億噸。
據他介紹,這些煤礦建設項目將在2011年和2012年集中釋放產能。從主要產煤省來看,根據山西煤炭廳及各煤炭企業的安排,2011年、2012年也是整合煤礦的投產高峰期。
就在董躍鷹作出過剩判斷前不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也在一論壇上公開表示,2006-2009年的4年間,我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8685億元,較“十五”期間凈增6280億元,煤炭總量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按照經濟學原理,供過于求,產品價格就會走低,而就在越來越多的半官方聲音提示產能過剩風險時,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發布消息,要求年度合同價格不能變,已漲價的煤炭企業要在6月底前退回,國有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要帶頭保持市場煤價基本穩定。
英大證券分析師國漢芬認為,目前國家干預煤價的行為反映了對下游行業經營業績惡化和通脹上升的雙重擔憂,煤炭的主要下游行業包括電力、鋼鐵、化工和建材等的經營業績都不容樂觀。
而在國內經濟政策從“保增長”向“促轉變”方向轉化的背景下,煤炭行業也難免在調控中受到影響。董躍鷹表示,新近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節能減排政策以及貨幣政策調整等都對經濟增長造成一定影響,而在煤炭供應并沒有明顯減少的情況下,房地產調控、節能減排等政策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煤炭需求增長幅度。
“房地產的嚴厲調控、節能減排的推進,將給煤炭市場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煤炭市場仍有二次探底的可能。”董躍鷹表示。
此次限價政策,主要是有關部門在通貨膨脹背景下針對即將到來的夏季用煤高峰可能出現的煤價上漲作出預先調控,但事實上,具有煤價風向標作用的秦皇島煤炭價格在政策出臺前就已經止住漲勢,并在最近一個多月中保持穩定。
過剩與擴張
預期煤炭產業將過剩的遠不止業內的專家們,就是煤炭企業的高層也毫不掩飾自己對行業過剩趨勢的判斷。山西潞安集團董事長任潤厚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就直言,未來煤炭市場過剩將不可避免。
他認為,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尤其是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和節能減排措施的落實推進,將影響煤炭需求。“考慮到傳導滯后,煤炭行業下半年將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從長遠看,‘十二五’我國煤炭行業將面臨新一輪的大調整,煤炭產能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過剩局面。”
無獨有偶,中煤集團總經理王安今年年初在集團年會上也表示,今明兩年煤炭生產企業將面臨市場空間縮小、供大于求的嚴峻局面。
但一個看似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也擺在眼前。正是這些對未來過剩趨勢了然于心的煤炭業大佬們,忙不迭地在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產能擴張。
煤炭龍頭中國神華(601088)去年就制定了五年產能翻番的規劃,計劃2014年產能達到4億噸,屆時其產能將占中國煤炭總產能的15%左右。要完成這一規劃,中國神華除了收購母公司神華集團的煤礦,以及在海外拿礦外,還需要自己在國內新建一部分產能。而神華集團到2015年的煤炭產能將達到6.4億噸(包含中國神華),較2010年新增2.8億噸。
另一家煤炭央企中煤集團也在今年年初提出了產能5年翻一番的目標,到2014年集團煤炭產量將達到2億噸,新增產能主要來源于晉、陜、蒙、新等地。據介紹,中煤集團在這些地區的煤礦整合升級改造工作完成后,產能將會在2011年左右集中釋放,預計增量將在1億噸以上。
潞安集團則在新疆取得了多達300億噸的煤炭資源量。據其內部人士介紹,潞安在新疆所獲得的資源多為露天礦,開采極為便利,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巨大的產能。
煤炭巨頭們的“言行不一”讓行業未來布滿了疑云。也難怪有業內人士認為,一些煤炭巨頭公開發表“產能過剩論”的確有預警作用,但也不排除“陰謀論”的可能性,而近幾年政府對煤炭投資管制,令新礦投產進度大大慢于預期。
不過,煤炭企業的“掌門人”們也紛紛給出自己化解過剩危機的“藥方”,并不謀而合地指向產業鏈延伸。任潤厚認為,煤炭企業要解決煤往哪里去的問題,就需要在拉長產業鏈條、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工夫。
建坑口電廠早已是煤炭企業延長產業鏈的必選路徑,而有實力的大企業更將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煤化工項目作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潞安集團就已經形成了煤基多聯產格局,重點發展煤焦化、煤電化、煤油化三條產業鏈。
實際上,從煤炭龍頭神華集團,到一些地方煤炭企業,在擴大煤炭產能規模的同時延伸產業鏈,已經成為煤炭行業的一種趨勢,也是煤炭企業對潛在產能過剩的未雨綢繆。
過剩與電力“觸煤”
近兩年來,隨著煤炭價格不斷上漲,煤電矛盾也越發尖銳,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非煤企業紛紛涉足煤炭開采,并極力擴大產能。非煤企業大量“觸煤”無疑也將為煤炭過剩預期“加碼”。
五大電力集團今年無一例外地提出要大幅提高煤炭產量,甚至都將短期煤炭產能的目標指向“億噸”。據推算,2010年五大發電集團通過參控股實現的煤炭年產量將在3億噸左右,相當于電力耗煤總量的20%。而根據五大發電集團煤炭發展計劃,到2015年,各大發電集團的煤炭自給率將能達到30%-50%甚至更高。
在神華集團煤炭運銷公司總經理李景平看來,未來煤炭產能釋放較為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五大電力公司煤炭項目較多的區域,如新疆、寧夏、內蒙古東西部,這些地區產能過剩的狀況將更為顯著,并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不難看出,電力企業正在逐步形成煤炭資源自給,這進一步壓縮了煤炭企業的市場空間,造成煤炭自身市場的過剩。
除電力企業外,其他煤炭下游企業也在不遺余力地進軍煤炭開采,或收購煤炭企業股權,以減少煤炭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有統計顯示,全國有16個行業在投資煤礦,其中電力行業的投資力度最大。這些企業正在逐步形成煤炭資源自給,進一步壓縮了煤炭企業的市場空間。(李陽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