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4日電 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05中國企業競爭力監測報告認為,目前,中國上市公司自身的競爭力有所提高,但總體上不如非上市企業!度嗣袢請笕A東新聞》今日載文指出,上市公司是被寵壞的孩子?
文章稱,聯系上周開庭的“王小石案”,中國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不高并非偶然。王小石,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的一個副處長,通過向謀求在國內A股上市的企業出售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名單,非法獲利140萬元。何以一張名單就能賣出幾十萬元的高價?原因在于中國證券市場具有濃厚的行政色彩,誰能上市,誰不能上市,并不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由于新股發行審批權集中在行政部門的“一支筆”,造成原本肩負監管職能的證監會“燈下黑”。
報告分析說,上市公司沒有將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努力放在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上。在中國,企業上市實際上是一種融資特權,當企業獲得這個特權后,有效利用資金的壓力大大減弱,因為它覺得可以融到更多的資金。很多企業一旦上市成功,就把融資當成收入,嚴重損害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文章指出,正是由于缺乏公平競爭的機制,上市公司就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疏于苦練內功,最終還不如沒有特權的非上市公司成長得快。而當初“尋租”的成本及由此帶來的損失,還要讓不明就里的投資者承擔。
但是,把上市公司質量不高完全歸咎于制度不完善,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方面。近日,國務院批轉了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稱由于受機制、體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相當一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運作不規范、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制約了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文章稱,要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除了證監會要立好“家法”,上市公司自身提高責任心也必不可少。作為市場經濟一個理性的參與者,上市公司并不單純是“環境的產物”。在國外,企業管理教科書的第一章在談到“為什么要辦公司”時,都會把“為投資者、社區和公眾謀利”作為公司天然的義務。上市公司應該把上市作為對社會公眾的一種承諾,而不是圈錢的機會。
證券市場要重新繁榮,既需要有一個好的制度環境,也需要一批有公信力的公司。(田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