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根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確定的調整和重組思路,中央企業最終將保留80至100家,主要集中在資源、能源、冶金、汽車、重大裝備、商貿等對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業務板塊。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堅持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積極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國家支持和鼓勵中央企業進一步進行聯合重組,繼續推進企業間非主業的同業重組,積極引導中央企業的并購活動。結構調整的目的是培育和發展30至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說:“為實現這個目標,該賣的賣、該并的并、該放的放。隨著政府對國有經濟宏觀調控能力的提高,國有股權所占份額應該降低,特別是國有獨資公司,大部分可以改為股份制,而且控股也不一定要有51%的股權比例,比例降低一點未必影響國有經濟的控制力。”他還說:“國家將給中央企業兩年時間自主發展,努力成為行業前三名,如果屆時達不到這一要求,國家將對其進行調整。”經常查閱國資委網站上公布的中央企業名錄,就會發現,這些企業的總數一直在不斷變動之中,總的趨勢是減少,最新的數字是179家。
統計顯示,去年1至11月,15萬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16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6970億元;中央企業銷售收入4.96萬億元,實現利潤4456.5億元。國有及國有控股的工業企業戶數占全國總數的17.5%,實現銷售收入占40.5%,實現利潤占46%。國有企業無疑是國民經濟的命脈。
資料顯示,目前跨國公司占世界技術貿易的90%、貨物貿易的70%、跨國投資的90%,擁有世界上70%的專利技術,對世界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舉足輕重。加快中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必須大力實施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戰略。(俞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