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4日電 人民網報道,針對每年高達250多萬件的執行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擬設立“執行黑名單”并向全社會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主管執行工作的副院長黃松有在12月14日舉行的“建立執行威懾機制,構筑社會信用體系”座談會上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建立“人民法院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這一系統將利用人民法院網這一網絡平臺,把全國各級法院的每一件執行案件,從立案到終結的每一個步驟、程序、措施都第一時間錄入到系統的數據庫中,并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近年來,社會誠信度降低,自動履行法院判決的比例越來越低,進入法院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比例越來越高。1993年,法院判決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約占30%;2003年,漲至52%。法院執行的工作量越來越大。
據了解,“執行黑名單”中信息將包括:案號、執行法院、執行法官、執行依據、執行當事人、執行標的額、執行進程和委托執行、中止執行、暫緩執行、結案方式、實際執行到位款項、債權憑證發放等內容。
黃松有說,希望通過這個系統與銀行征信系統的鏈接,并借助與工商登記、房地產管理、工程招投標管理、出入境管理、車輛管理等部門建立的聯動機制,最終形成一種執行威懾機制。只要被執行人進入這個系統,就說明其資信出現了嚴重問題。在沒有履行法律義務之前,其向金融機構融資將遇到極大困難,注冊新公司、購買車輛、購地置產、承攬工程、經營貿易、出境等也將受到嚴格限制,甚至會嚴重影響被執行人及其高管人員的個人消費。
黃松有表示,這一系統同樣也是對執行法官的監督。執行信息的公布,可讓社會更好地通過這一平臺來監督法院執行工作,以公開促公正。
目前,設立“人民法院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的工作正在緊張進行。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制定出詳細的工作方案,并與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有關軟件也正在設計之中。(吳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