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十一月十一日電(記者董會峰路梅)明天是孫中山先生一百三十八周年誕辰。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今天起,一連兩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舉行。
與會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呼吁弘揚孫中山先生的和平統一思想,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兩岸關系,共創美好未來。
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張瑞濱表示,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政治家,為海峽兩岸人民所共同景仰與推崇,其思想學說繼承中華固有文化,融合古今于一爐,是現階段海峽兩岸關系發展及歧見整合的重要橋梁。
臺師大政研所教授、孫文學會理事長黃城形容,從一九九九年起,孫中山思想研討會一連堅持了五屆,是跨世紀的兩岸學術交流盛會。當前兩岸關系形勢嚴峻,不能放棄和平解決的努力。舍和平無更好的途徑。
臺灣大學教授周繼祥認為,孫中山先生的和平統一主張,提出于八、九十年前,固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但具有務實取向、以民為本、重視宣傳三大特色,今日看來,他的若干觀點歷久而彌新,仍具有參考借鏡的價值。
專程從北京前來的中國政法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郭世佑說,在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對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的形形色色的言行都是竭力反對和聲討,誓死捍衛國家的統一,不惜代價。今天,當我們在重溫這位革命偉人的理論與實踐時,都會倍感親切,敬仰之情徐徐從心底升起。
新疆大學社科院院長吳福環說,我們正在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正是孫中山先生未竟的事業。對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來說,統一有利,分裂有害。當今天在紀念孫中山先生和討論兩岸關系的時候,回顧他的思想和論述,是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的。
因手續未及來臺的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孫云,在其遞交的書面論文中表示,孫中山關于和平統一的思想,是其完整思想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當今兩岸歧見日深,和平面臨嚴重威脅,統一進程遇到嚴峻挑戰,兩岸關系似乎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這樣一種嚴峻的形勢,重溫孫中山的和平統一思想,對于化解兩岸爭議與歧見,尋求共識,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據主辦單位介紹,此次研討會以“孫中山和平思想與兩岸關系”為主題,發表論文十八篇。期間,還安排了自由發問與討論,并將在明天下午舉行綜合座談與閉幕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