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5日電 科學時報報道,正在天津出席“中國泰達生物論壇”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主席Jan-AkeGustafsson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科學家要獲得諾貝爾獎至少還要10年時間。
Jan-AkeGustafsson說,授予諾貝爾獎的成果要有10年以上的時間來得到科學界的驗證,有時甚至時間會更長。
他舉例說,美國科學家麥克林托克早在1951年便提出了“移動的控制基因學說”即轉座基因的概念,可是這一違背經典遺傳學的超前發現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人甚至稱她是“瘋”了。但20世紀70年代以后,當細菌、酵母、果蠅中陸續發現轉座基因的報道之后,人們才想起麥克林托克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對玉米中的轉座基因有過透徹的研究和報道。至此,麥克林托克曾被看作是天方夜譚式的“異端”思想才逐漸得到確認和接受。她本人也終于在30多年后的198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此,一項研究發現在20年、30年或更長的時間以后獲得諾貝爾獎也是有可能的。
Jan-AkeGustafsson說,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對諾貝爾獎有了更多的關注,在中國政府對基礎科學研究的不斷支持下,在國際頂尖的學術雜志,如《自然》、《科學》和《細胞》等上面發表文章的中國學者越來越多,這表明中國的基礎研究方面,特別是在生命科學的某些研究領域,如基因研究等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回顧50年來所授予的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與基因研究有關的,因此,現在中國科學家有非常好的機會去爭取獲得諾貝爾獎。
Jan-AkeGustafsson強調,不論是諾貝爾化學獎、物理學獎還是生理學或醫學獎都是支持那些原始創新性的發現,授予那些改變了人類科學進程的發現,這就需要科學家在基礎研究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潘鋒包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