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九日電題:中國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中新社記者趙勝玉
趙懷善是甘肅省張掖市三寶鄉彭莊村的一個普通農民,今年由村民選舉擔任了村農民用水協會的會長。建立農村基層農民用水協會,是水利部進行建設節水型社會試點的一個重要舉措。由水務局控制用水總量,向農民發放水票,用水時則由農民用水協會監督并初步形成水權市場。趙懷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通過農業結構調整,水票到戶,使水的利用率提高,收入也比以前大大提高。
據悉,根據試點建設和示范的需要,水利部確立了甘肅省張掖市、四川省綿陽市和遼寧省大連市為首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目的是在不同的水資源狀況和社會經濟條件下,選取試點內容各有特色或各有側重的不同地區,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經驗。
水利部一位負責人介紹說,節水型社會建設與一般節水措施、節水型城市、節水先進單位的區別在于:節水型社會關鍵是要通過建立一種體制,形成促進全社會節水的機制。他說,建立體制的基礎是水權理論。要在水權理論的指導下,建立節水體制,形成節水機制。
記者在張掖采訪時注意到,這些試點城市在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上主要依靠經濟手段,采取綜合措施,而不是單純靠行政推動去節水。趙懷善說,去年由于他改種其他作物,使用水量大為減少,而由于在張掖初步形成了水權市場,因此,他把富裕的水票賣給了別人。
張掖市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地區黑河流域的中游,降水稀少,蒸發強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黑河中游地區特別是張掖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經濟結構和用水方式并未改進,用水效率低下,導致黑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下游長時間斷流,已經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引起了嚴重的生態問題,東西居延海先后干涸,大片胡楊林死亡,荒漠化發展迅速,成為中國北方沙塵暴發源地之一。這位負責人說,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黑河流域的生態修復問題。
據了解,在中國六百多個城市中,有四百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有一百一十個,全國城市缺水年總量達六十億立方米。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為二點八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兩千二百立方米,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專家預測,中國人口在二0三0年將達到十六億的高峰,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僅有一千七百五十立方米,中國將成為嚴重缺水的國家。
由是看來,水利部在張掖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就是希望通過水權理論的探索和實踐,采取經濟結構、種植結構調整、灌區節水技術改造及一系列的水資源高效利用措施,以提高用水效率,減少用水總量,初步建立起節水型社會,使缺水不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軟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