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6日電 人民日報今日發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黃建始的文章,分析美國為什么沒有SARS大流行。
文章稱,美國之所以在SARS疫情未明的情況下能預見到SARS的嚴重性,與他們經歷了慘痛的“9·11”事件以及隨之發生的炭疽危機有很大關系。“9·11”事件后,美國以反生物恐怖的名義,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供了應對SARS的防御網。美國應戰SARS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時刻準備著,立足美國,關注全球。從2月中旬開始美國CDC(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就一直關注中國廣州的非典型肺炎的暴發情況,作好各種準備。
二是應對SARS高效率、高效應。3月12日,WHO發出全球預警信息后,當時美國盡管還沒有任何可疑的SARS病例,但因為加拿大出現了可疑病例,美國CDC在兩天之內,即3月14日就啟動了國家應急中心。這個中心是“9·11”事件后,美國在反思處理炭疽危機后發現指揮系統不是很有效,花費了約710萬美元建起來的。
三是細致務實,具體措施迅速到位。第一個措施就是3月15日向全國各地醫院和臨床人員發出SARS預警,做到了“有備”,避免了臨床醫生在病人來到時措手不及而導致不該發生的醫院內感染等現象。同時,美國CDC向各州衛生廳詳細通報全球SARS情況。而且,馬上開始調查可能接觸過SARS病人并經過美國的旅游人員患病情況,為去東南亞旅游的人員或從疫情國返回的乘客發放SARS預警卡,頭一個月就發了50多萬份。另一個具體措施是為地方衛生局、醫療機構、臨床人員提供監測和確認潛在SARS病人的指南。因為美國搞反生物恐怖,做了好幾年的準備,所以能夠在一二天時間里把這些指南都拿出來。美國還向WHO派出30多名科學家,科研人員也馬上開始分析標本、尋找病因。所有措施均在CDC網站上公布。而所有這些,均是在啟動之初短時間內陸續到位的。
四是及時授權,很少行政干預。4月4日,美國總統布什專門簽署行政命令,賦予公共衛生機構對SARS和相關疾病隔離檢疫的權力。為了做好危機溝通,保證信息透明,其網站經常更新,而且每天都要向媒體通報。
五是在科研戰略上,采取流行病學現場研究和實驗室病因及藥物研究齊頭并進的辦法。3月底,美國已掌握曾在香港住過并返美的人員名單和地址,并詳細詢問流行病接觸史,取血樣并追蹤觀察。所有調查研究都制定有標準程序,利用網絡交流并隨時根據反饋作出調整。從2月份就開始了病原學研究,12天就繪出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圖,同時緊張篩選測試上千種藥物。
正是美國相對完善的公共衛生應對體系,使其能在突然來臨的SARS面前,有能力迅速采取以上措施,沉著應戰。
文章指出,美國有一整套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體系。由于該體系的建立和加強是在反生物恐怖國家安全的背景下完成的,它集中了美國最好的資源。美國國防部、衛生部、聯邦調查局、環境保護局、應急管理局和能源部均參與了應對體系的建立和加強工作,保證了該體系的強有力的指揮功能。
從公共衛生專業的層面來看,美國的公共衛生應對體系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全國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全國公共衛生實驗室快速診斷應急網絡系統、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控制機動隊伍和網絡系統、全國大都市醫學應急網絡系統、全國醫藥器械應急物品救援快速反應系統。
文章最后寫到,美國不少專家認為,公共衛生安全是和國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一樣重要的國家安全。即使生物恐怖事件暫時沒有出現,建立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也可防治疾病,應對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就像當年為國防需要建因特網一樣,投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是雙贏戰略。正是基于上述認識,美國建立和加強了他們的公共衛生應對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美國人民免受SARS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