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6日電 考研輔導,無可厚非。光明日報刊文稱,專家為此提醒:在商業化的運作方式下,考研輔導班良莠不齊,怪現象層現,考生在選擇輔導班時,要睜大眼睛,慎重選擇!
怪現象一:傳授“絕技”誤導學生。“考研專家”面對臺下1000多名學生傳授“絕技”:從英語試卷中找出一長句安插在作文中,可湊字數,閱卷老師不會細看英語作文;英語作文也有“洋八股”,開頭、中間、結尾,三段論,一定及格;口語考試時,幾個學生一同面試,在對話中提出一些刁鉆的問題,難住對手,相比之下,顯得水平高,口試可得高分。聽者一片嘩然。
教育部考試中心的負責人表示:憑所謂的技巧、策略,在考研競爭中是無法取得好成績的,考卷聽力測試與半主觀題在不斷地增加,就是為了考查學生的英語水平,這樣上課是在誤導!
怪現象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許多輔導班打著“名師授課,高命中率,壓題準,有內幕消息”的幌子。一業內人士透密:所謂的名師授課,充其量只是名師的學生授課,或純粹是虛假廣告;何謂高命中率,壓題準,按照考試大綱說一遍,是100%的命中率嘛;內幕消息更是不可能,哪一個名師會冒著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透露最新最準的消息呢,商家無非是在招攬客戶罷了。
對于這種情況,教育界人士深感憂慮:應該說,教育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服務,只有接受服務后才能知道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許多學生在名落孫山之后,才醒悟: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那時,學生所付出的就不僅僅是高昂的學費、時間了。
怪現象三:落榜補償,一紙空文。不少輔導班在收取考生的學費時,紛紛許下諾言:保證過線,不過線,退還全部學費。孰不知,當考生無比沮喪地前來討要2000多元學費的時候,輔導班的工作人員會一本正經地說:線,分很多種,包括投檔線、錄取分數線、輔導班自己劃定的及格線等等,總之,你是一定過“線”了。所謂的落榜補償是討不回來了。
一法律界人士表示,這樣的民事訴訟很多,往往敗訴的是落榜學生。嚴格地說,不少輔導班存在詐騙行為,其中很多都是非法經營的“黑班”,有的輔導班組建者只有初中文化。
怪現象四:誰能奈我何?一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不少輔導班是進行市場化運作的社會民間組織,主辦者并非國家教育機構,也不屬于正規的教育體系,是完全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行為。目前,教育部門對此類培訓機構尚缺乏規范和約束的能力。
工商管理部門的負責人表示:雖然工商部門批準設立了這些培訓機構,但只能對他們的經濟行為負責,至于講什么,怎么講,只要是不違法、不散布反動言論,我們就管不了了。
王先生從事研究生考試工作多年,他建議考生在選擇輔導班時可以依循幾條原則:注意力要放在知名大學開辦的輔導班上,社會上的文化公司、個人是無權開辦培訓班的;報名科目應只限統考科目,最好不要擴大到專業課上,開辦了專業課的培訓班多半效率不高;報名前一定要參加試聽課,以透露考試范圍為誘惑的輔導班不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