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七月二十六日電(孔彥)今年正值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纂修六百周年,筆者今日自上海辭書出版社得知,在國內外學者和留學生的協助下,該社終于取得現藏于美國、日本、英國、愛爾蘭等國的十七卷《永樂大典》的復制件,并將于近期出版。
這十七卷久佚海外的《永樂大典》,其中十六卷是首次公諸于世,另有一卷為首次覓得全帙,特予重新刊印。這批中華民族的國寶重現于世,已引起學術界的普遍期待和關注。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特大型類書,全書共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點七億字。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近萬種,內容博奧,匯聚和記錄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的經驗、知識和智能,被學者稱為“宇宙之鴻寶”,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豐碑。由于卷帙浩繁,難以刊刻,大典修成后僅繕寫一部。后明世宗為防火災等不測之虞,命人重錄一部。因此《永樂大典》問世后,僅備正副兩部。
但自問世以來,《大典》就屢遭厄難,正本在明末即已下落不明,流傳于世的副本,久經滄桑,憂患頻仍,至清代光緒年間,《永樂大典》只剩下八百余冊。后經戰亂,《大典》慘遭焚毀,幸存之書被運往英、美、日、法、德、俄等國,作為古董收藏或展轉販賣。
據專家估計,目前尚有四百冊左右的《大典》殘本留存于世,星散于九個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海內外仁人學者不辭艱辛,多方探尋大典散失的遺蹤,廣泛收集殘卷剩冊,迄今已有二百二十一冊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近八百卷大典得以刊印出版。這次集中出版的十七卷《大典》,是近年數量最多的一次發現。舉凡文字音韻、文學、歷史、哲學、宗教、地理皆有涉及,有些雖為殘帙斷簡,但“殘膏剩馥,沾溉無窮”,仍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其中保存有不少至今已極為罕見的古籍,彌足珍貴。
據悉,上海辭書出版社此次出版,在版式上作了精心設計,字跡清晰,疏朗有致,以圖再現《永樂大典》風韻。中國古籍規劃整理小組顧問錢仲聯先生和胡道靜先生并分別為影印本題寫書名和作序。完
久佚海外的十七卷《永樂大典》首次刊印出版
中新網7月26日電 今年是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纂修600周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在國內外學者和留學生的協助下,終于取得現藏于美國、日本、英國、愛爾蘭等國的17卷《永樂大典》的復制件,并將于下月出版。據解放日報報道,這17卷久佚海外的《永樂大典》中有16卷是首次公諸于世,另有一卷,上世紀60年代中華書局影印本已收,但有缺頁,這次覓得全帙而重新刊印。這一出版項目已引起學術界的普遍期待和關注。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特大型類書,全書22877卷,11095冊,3.7億字。保存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8000余種,內容博奧,匯聚和記錄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的經驗、知識和智能,被學者稱為“宇宙之鴻寶”,堪稱人類文化史上的豐碑。由于卷帙浩繁,難以刊刻,大典修成后僅繕寫一部。后明世宗為防火災等不測之虞,命人重錄一部。因此《永樂大典》問世后,僅備正副兩部。但600年間,《大典》屢遭厄難,正本在明末即已下落不明,流傳于世的副本,久經滄桑,憂患頻仍,清乾隆時已佚失2400余卷,至光緒二十年(1894),《永樂大典》只剩下800余冊。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大典》慘遭焚毀,幸存之書被肆意搶掠,運往英、美、日、法、德、俄等國,作為古董收藏或輾轉販賣!队罉反蟮洹穾缀鯁适ТM,這不僅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創痛,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悲劇。
據專家估計,目前尚有400冊左右的《大典》殘本留存于世,星散于九個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海內外仁人學者不辭艱辛,多方探尋大典散失的遺蹤,廣泛收集殘卷剩冊,迄今已有221冊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近800卷大典得以刊印出版。但由于種種原因,仍有不少殘卷沒有刊印,難與世人見面。去年,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為此呼吁全世界《大典》收藏機構、收藏家及有識之士拿出《永樂大典》原書,提供拍照、再版之用,以使這一文化遺產重現于世,垂之永久。
這次集中出版的17卷《大典》,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數量最多的一次發現,它們現藏于美國二卷、日本二卷、英國五卷、愛爾蘭八卷,內容豐富,舉凡文字音韻、文學、歷史、哲學、宗教、地理皆有涉及,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上海辭書出版社在版式上作了精心設計,以國際流行大16開本影印,字跡清晰,疏朗有致,采用朱墨兩色套印,書名、邊框、行線、中縫均用朱色,又加仿明宣紙底色,以再現《永樂大典》風韻。國家古籍規劃整理小組顧問錢仲聯先生和胡道靜先生分別為影印本題寫書名和作序。(姜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