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機械設備,一切只靠肩扛手提,卻要應付來自地下、水中的無形險情。這就是董家渡碼頭業已破損的防汛堤邊,武警九支隊全體官兵接受的臨陣指令,而且絕不容有閃失。因為在官兵們的身后,是熱火朝天的地基沉降搶險現場。
昨天下午2時,晨報記者第四次來到防汛堤邊。原先的防汛墻已經倒塌,但只是一夜之間,一道由五層沙袋堆起的、高達2米的臨時沙堤已經完全擋住了黃浦江水。而就在前夜9時,這道臨時沙堤還只有兩層、1.5米高,為了這道堤壩,300多名官兵徹夜未眠。
“7月3日的凌晨潮水高達4.3米”,在場的水利測量人員告訴記者:“眼看著黃浦江水一點點地接近堤面,一旦沒過堤頂后果不堪設想,但戰士們就靠一包包的沙袋堆上去,硬是搶在江水沒堤之前把沙堤加高了,最緊張時,江水已經漲到了離最低的沙袋只有十多公分的距離,結果總算挺過來了!
從昨天清晨6時30分起,上級決定在臨時沙堤的后方10米處,在原防汛堤的基礎上再搭建一道沙堤。因為沒有江水沖刷,這道沙堤搭建得相對容易,到中午12時已經初步成形,但官兵們最最擔心的事件還是發生了。下午1時50分左右,第一道堤壩北側倚靠的外馬路845號建筑物,突然發生地下基礎松動,經過整夜浸泡后的泥土被江水沖破,江水當場從直徑達2米的破口涌入沙堤內部,10多名正在堤上的官兵被沖落到堤下,在巨大的水力作用下,剛剛成形的第二道堤壩被沖塌了大半。
“這比凌晨趕潮水還險”,一位武警指揮員嘶啞著嗓子告訴記者:“搶險用的黃沙、石料全部被卸在離缺口100多米遠的碼頭上,為了搶時間,戰士們就用人墻接力的辦法,把一包包的沙袋傳遞到缺口堵漏,連剛剛落水的戰士也站在堤上,整整3個多小時,大家沒有停過一刻!
昨晚8時,記者第五次來到堤上,下午的缺口已經被完全堵實。為了盡快將下午沖入堤內的江水排盡,6名戰士趟著齊胸的積水,扛著重逾500斤的四部大功率水泵進入塌陷深處。8時15分,抽水開始,趁著設備運轉的短暫間隙,戰士們開始輪流喝水、休息。從隨隊勤務、衛生兵處得知,在連續兩天的搶險中,已有十多名官兵受傷,其中傷勢最重者頭部嚴重撕裂,已入院救治。
晚9時,堤上的水利測量人員又傳來了緊張消息:晚11時黃浦江還將再次漲潮,雖然這次的潮位可能略低于7月2日的最高潮位,但考慮到第一道堤壩北側基礎薄弱,必須及時加強。與此同時,官兵們又接到了另一個壞消息:原定晚8時30分靠岸的一船渣土被迫取消,這船渣土原本是專為北側堤壩調運的,它的取消意味著官兵們不得不再次用人力,在2小時內將上百噸沙袋從百米外的碼頭運到堤壩北側。當記者離開堤壩時,官兵們已經放下了毛巾、茶杯,再次展開了人力接龍。
(文章原載于《新聞晨報》,作者:羅劍華、李銳、申延賓、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