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溫州六月四日電 題:溫州:靜悄悄的端午節
中新社記者 朱小央
在春節、端午、中秋節這三大節日中,端午的熱鬧可與春節相比擬。但是,今年溫州的端午由于受“非典”影響,政府重申不許民間賽龍舟的禁令,使當地民眾只能在靜悄悄中略帶幾分遺憾地度過這個節日。
在中國南方,農歷五月以后,天氣漸漸炎熱,蚊蟲蒼蠅孳生,傳染病容易發生。溫州的五月已是梅雨季節,梅子黃時家家雨。人們通常認為,這一月份是不吉利的,一些重大活動如結婚、買房裝修、搬家等等都不會在這個時候安排。端午節前,家住鄉村的人們乘著好天氣,家家灑掃庭除,徹底打掃衛生,這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兩次大掃除之一。一方面是衛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帶有驅鬼辟邪的意味。如今,城里人已經不需要在端午節前后特別進行打掃了,絕大多數人家住的是新房,天天清洗,很是干凈。
端午節之際,正值水稻揚花灌漿,故劃龍舟在溫州農村是一種祈禱豐收的活動。溫州是水鄉,眾多的河道為劃龍舟提供了便利條件。每年端午龍舟賽熱鬧非凡,一般為三十六人分坐在小船上,一人擊鼓指揮,一人在舟尾跳躍掌舵,激起浪花無數。但是,這項活動在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會引起不愉快的爭斗,為了比賽勝出而求得好運氣,有時會發生打斗落水的事情。因此,這幾年當地政府下令禁止了這項活動,今年更是因“非典”疫情而禁止人群聚集,重申禁令。
吃粽子是各地中國人過端午節的共同行為,傳統的溫州粽子很有鄉土味,包好的粽子要在用稻草燒灰澆淋的灰湯水中浸泡十幾小時,再用同樣的灰湯水將粽子煮爛。這樣的粽子吃起來有股特殊的清香味,容易消化,而且在沒有冰箱的年代里可以自然存放半個月都不會變質。如今,這樣的粽子在農村已經很難見到,因為當地農村實行燃料革命之后,再也不以稻草等植物作為燃料了,稻草在收割時就被漚在田里做了肥料。老人們面對著一大堆包裝精美、形形色色的粽子,卻搖頭感慨“好看但不好吃”。
過去溫州過端午節,主婦們清晨就要上街買經過隔夜露水的五月草頭(楓葉、菖蒲、艾草等幾樣芳香類的植物),用香草煮上粽子、雞鴨蛋,并用草頭煮過的水給孩子洗澡,再在孩子手心腳心頭頂涂上雄黃酒,這樣,孩子在一年中就不會長膿瘡生疾病了。這一天,孩子們的脖子上掛著編織成粽子型的彩色香囊,家家門上也掛起菖蒲以辟邪。
但是,今年端午,這些繁文縟節都被人們自動取消了。也許工作太忙,以至于許多人都忘記了今天是端午節。往年,當地媒體也總要報道一些端午節的民俗活動,今年在報紙上卻找不到這樣的文章。一位研究民俗文化的李先生說,看來再過幾年,端午節就要成為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