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華聲視點》稿件務經書面授權并注明摘自中國新聞社《華聲視點》。)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大獲全勝,此后美軍打贏了科索沃戰爭,又在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而伊拉克遭到了連續十多年的封鎖和禁運,可謂元氣大傷。從國力、軍力、士氣等方面美國都占有絕對優勢,一但戰爭爆發,美國方面勝算較大。但是不能簡單的在強大和勝利之間劃上等號,“倒薩”戰爭并不能看成上次海灣戰爭的翻版。
宣傳戰轉入劣勢
海灣戰爭中美國不但在真槍實彈的戰場上大獲全勝,而且在宣傳戰上也戰果輝煌。美國的宣傳戰成功地鼓舞了軍隊的士氣,加劇了伊拉克前線軍隊的崩潰,而且放大了高科技武器的作用,以愛國者防空導彈為例,戰爭中美方宣傳說攔截飛毛腿導彈的命中率達90%,但從戰后的調查看實際戰果連25%都不到。美方的夸大宣傳,一方面推銷了大量武器,另一方面在潛在的對手國內散布了恐美癥。其次是蘇聯解體后,世界力量格局失衡,西方國家占據了主流輿論。第三,美國總結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宣傳戰失敗的經驗教訓,不但軍火資本積極向傳媒業滲透,政府也加強了對新聞報道的控制,九·一一之后五角大樓中還增設了專門機構——“戰略影響局”。
最近有消息說美國正試圖收買半島電視臺,但是伊斯蘭世界的聲音是無法壓制的。海灣戰爭后美軍長期駐扎在海灣地區,以及巴以沖突加劇等問題導致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情緒增加。即使在那些國王和酋長支持美國發動戰爭的國家里,民間反美情緒也日益高漲,不時發生當地群眾和美軍發生沖突事件。從海灣地區的歷史上看,由于伊斯蘭宗教勢力的存在,這種民間情緒是不可小視的。1980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親美的巴列維國王被推翻,數萬名美國“顧問”被趕走,美國喪失了石油利益和治外法權。
未來“倒薩”戰爭中,美國已經喪失了道義優勢。美國在宣傳上只有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論和伊拉克人權兩張牌可打。但是美國自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遠多于伊拉克,而且美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發動細菌戰、化學戰劣跡斑斑。這種強盜告小偷的邏輯很難令人信服。至于美國在海灣地區打人權牌更是個笑話,小布什一面大罵伊拉克國會是“橡皮圖章”,一面又和那些連國會都沒有的酋長們摟摟抱抱。為了支持“倒薩”戰爭,美國媒體的嘴巴仍然很大,但是效果無法和海灣戰爭時期相比。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我想說的是,美國在信息領域,而不是軍事領域,正經歷失敗!
現在,美國在宣傳戰方面一邊倒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如果伊拉克方面善于利用媒體,將對美國的軍事行動造成不利影響。
兵力和作戰區域
如果美國以推翻薩達姆為目的,由此會帶來兩個變化:1、美國地面部隊作戰區域勢必擴展到伊拉克全境,而上次海灣戰爭的作戰區域僅限于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2、美軍勢必和伊拉克全軍作戰,而上次海灣戰爭時主要作戰對象僅限于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軍。
1991年海灣戰爭中31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總兵力達70萬,地面部隊有54萬之眾。當時伊拉克總兵力120萬,其中在科威特的伊軍有42個師是作戰的主力,戰前美軍情報部門估計伊軍在科威特戰區兵力總數為54.5萬人,而戰后查明由于伊軍普遍缺編,實際只有35萬人,空襲中15.3萬人開了小差,0.9萬人被炸死,1991年2月23日地面戰開始時只有18.3萬人,多國部隊對科威特伊軍占有5:1的兵力優勢?梢姾硲馉幹懈呖萍嘉淦髯饔秒m大,但是多國部隊的兵力優勢仍然對戰爭的結果有重要影響。
未來的“倒薩”戰爭中,美國方面所能投入的總兵力比1991年海灣戰爭時減少了近一半。即使加上2萬英軍,也只有30萬兵力。美國可征召的國民警衛隊和后備軍有二十多萬人,但由于這些部隊缺乏訓練,不適合一線作戰,大多用于支援和后勤,而且美國加強本土防衛也需要大量兵力。伊拉克方面現有總兵力43萬,其中地面部隊37.5萬,美、伊現有地面部隊兵力對比為0.5:1。伊軍地面部隊現有兵力雖少,但架子很大,共24個師又16個旅,這樣的編制可以輕易擴充到70萬以上。如果開戰,伊拉克還可以動員大量后備軍。2002年7月底,伊拉克已經開始了訓練工作,到現在5個月的時間已經足以完成步兵訓練課程,這些后備兵除補充正規軍外,在巷戰中也可以發揮作用。
在未來“倒薩”戰爭中,美軍面臨著作戰區域擴大了十倍以上、總兵力減小一半的矛盾,雖然美軍在武器裝備上占絕對優勢,但是戰場上的兵力對比不利于美軍,這種情況將限制美軍作戰行動的靈活性,拖延作戰時間,增加風險。
后勤補給
海灣戰爭中美國出動了25%的作戰師,然而卻需要出動72%汽車兵為之提供保障。從物質條件看,美軍的后勤保障能力無疑優于伊軍,但補給線的條件對后勤的影響仍然是不容忽視的。伊拉克戰區的補給線可分為路上、海上和空中。
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陸上補給線從巴格達一直到科威特,這是伊拉克軍隊后勤保障的主干道。由于美軍空襲,特別是炸斷了橋梁,科威特的伊軍補給幾乎斷絕,這種情況加速了伊軍的崩潰。而美軍的陸上補給線比較安全,從朱拜勒等大港上岸,最遠運到幼法拉底河前線。這條路線的一多半距離是平行于沙伊邊境的輸油管線公路,不但路況好,而且在多國部隊防線后方,比較安全。進入伊境的一段在多國部隊左翼迂回部隊后方跟進,同樣遠離伊拉克軍隊的打擊范圍。整體上看,伊軍補給線長,且不安全;多國部隊補給線短,有部隊掩護。多國部隊的大型運輸車輛就是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未來“倒薩”戰爭中,美伊雙方的補給線條件有很大變化。如果伊軍主力在巴格達等主要城市外圍作戰,可以從就近的工廠和倉庫取得補給,而且物資、彈藥可以分散在沙漠里,不需要長途運輸,受空襲威脅小,美軍將難以切斷伊軍補給線。而美軍卻需要維持多條從科威特到巴格達的補給線(正好是上次戰爭伊軍的補給線)。這些補給線和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平行,沿途分布著大量伊拉克城鎮。由于美軍兵力較少,無法完全控制這條補給線,伊拉克即使不能切斷它,也可以不斷派小分隊進行襲擊,降低該補給線的運輸量,從而遏制圍攻巴格達美軍的作戰能力。
美軍的海上補給線和空中補給線比較隱蔽,但由于巴格達地處內陸,美軍海上補給物資必經陸上線路轉運。空中補給數量少,可以支持師以下的小規模作戰行動,難以維持數十萬大軍的需要。
監控系統
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是美軍作戰的效率倍增器,也是伊拉克軍隊的軟肋。
海灣戰爭中,美國成功地切斷和監控了伊拉克的指揮系統。而美軍卻可以做到消息靈通指揮順暢。但是美國先進的軍用衛星畢竟數量有限,只能短時間集中使用,否則就會影響世界其他地方的美軍。以GPS衛星定位系統為例,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改變全球定位系統衛星的發射平面,改善了該系統星座的衛星分布,支援了戰區的美軍。幾乎全天都有足夠的二維覆蓋(緯度和經度),一天中有19個小時的三維覆蓋(緯度、經度和高度)。相比之下,北卡羅來納的布雷格堡的部隊,每天只能有15個小時內有三維覆蓋。偵察衛星也是同樣,為了維持對伊拉克某地一天幾次的高頻率偵察,對中國某地的監視頻率只好下降到幾天一次的程度。可見,美軍無法長期維持對一個地區嚴密的衛星監視。
目前,由于伊拉克戰線縮短,主要作戰區域位于大城市附近,伊軍可以更多的依賴有線通信,使美軍難于干擾、竊聽,進一步提高伊軍的作戰效率。
城市戰
城市戰主要依靠步兵進行,以分隊獨立戰斗為主要方式,以爭奪建筑物為主要目標。城市戰的上述特征極大的限制了美軍高技術武器的偵察能力、遠程打擊能力和快速機動能力發揮作用。如果說沙漠是美軍最理想的戰場,那么城市就是美軍最不理想的戰場。然而城市戰又是難以避免的。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擔負攻擊科威特市任務的是2個美國海軍陸戰師,還有其他盟國的部隊。美國海軍陸戰隊近戰能力強,編制大,戰斗步兵多,是美軍中最適合進行城市戰的部隊。盡管美軍兵力強大,然而美軍還是采取了把科威特的伊軍趕出科威特市在郊區消滅的戰法。最終美軍在科威特市區內只進行了針對散兵游勇的清剿行動。
海灣戰爭后,美軍不斷推出新理論。美國陸軍軍事學院院長羅伯特·斯格爾斯將軍認為城市是對美軍的陷阱:“采取間接路線,用時間獲得我們的優勢,以及讓敵人防守的城市自己崩潰。”
美軍城市戰的另一張王牌是化學武器。美國的宣傳機器現在開足馬力宣傳伊拉克的生化危機,這樣一方面找到了發動戰爭的借口,一方面也給美國使用化學武器做了輿論準備。五十多年前,美國宣傳機器還曾經發起過一場美化化學武器的宣傳攻勢,美國主流媒體當時的觀點認為非致死性化學武器是一種人道的武器,這次宣傳攻勢是在美國化學兵的資金支持下進行的。越南戰爭中,美軍的化學戰主要用于反游擊戰,其放毒規模僅次于一戰。美國從1962年開始大量使用刺激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和植物殺傷劑,主要有CS刺激劑,廣泛用于封鎖、火力準備,攻擊,封鎖突破口等行動,這種毒劑有強刺激作用,濃度大時會致死;BZ失能劑(前不久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中俄軍使用了類似毒劑),可以使人昏睡,通常用于進攻和壓制防空陣地。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運往戰區260萬發化學炮彈、13000枚重型化學炸彈,900具VX毒劑布灑器。另外還儲備了化學戰劑18700噸。(同期伊拉克只有4000噸毒劑)。上述美國化學武器的主要用途是對伊拉克進行威懾,但在城市戰階段,美軍為了減少傷亡,極有可能大量使用非致死性化學武器。
在未來,如果美軍推進到巴格達城下,一場殘酷的城市戰恐怕難以避免。但是巴格達地處底格里斯河旁,西面還有幼發拉底河,這樣的地理環境使美軍不但無法切斷巴格達的水源,而且美軍的圍城行動也將被大河分割成數個難以聯系的部分。從兵力機動、后勤保障的角度看是不理想的。如果美軍采取圍城戰法,在2003年1月底發動戰爭比較理想,這樣在炎熱的夏季到來之前,美軍還有充足的時間。如果拖到春天開戰,美軍在巴格達城外度過夏天將是非常難熬的,對美軍的士氣打擊會很大。如果美軍強攻巴格達,那么附帶的平民傷亡會很大,如果美國不能控制輿論,其暴行公之于眾,又會反過來影響美國公眾對戰爭的支持。拖延的時間越長,對后勤補給的壓力就越大,伊軍破壞補給線的效果就越好。
美軍和伊軍雖然是老對手了,力量懸殊也很大,但是這次戰場轉移到伊拉克境內,美軍不得不面對由此產生的新問題,而伊軍方面的有利條件卻增加了。上述宣傳戰、兵力、戰區、后勤、城市戰等因素的作用是交織在一起的,戰爭的勝負最后要看美伊雙方如何趨利避害,做充分的戰爭準備和正確地指導戰爭。
文章來源:中國《華聲視點》
原標題:“倒薩”戰爭的變數
作者:李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