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力在搜捕老鼠。朱德華 攝
2012年,河源官兵首次利用軍馬巡邏,延長了巡邏點位,全方位收集了河源地區的氣候、地理特征等信息,填補了喀贊庫勒湖、4074高程點等地巡邏空白。
即便有馬,大家也是偶爾出現在馬背上。爬山巡邏時,要拽著馬尾巴一步一停,馬一搖三晃地前進,巡邏路上常常見到馬蹄留下的血印。7月15日,巡邏6小時后,13號馬氣喘吁吁地不愿再挪半步,官兵對其使盡了威逼利誘的辦法也無濟于事。無奈之下,5名官兵4匹馬繼續前進,云濤只有依靠拐杖邁開艱難的步伐。
8月2日,河源飄雪。當日巡邏去的點位需要穿越霍爾果斯河,河水冰涼湍急,水沒馬肚,官兵全身濕透。就在艱難渡河時,戰士曹建軍的馬腳打滑,一下子又回到河里,連人帶馬被河水沖出10余米,幸虧那匹馬身高力大,扛住了河水的沖擊,馱著小曹硬是趔趄著沖上了岸。
9月5日,執勤點派出2組巡邏小分隊。
兩組分路而行,約定中途會合。當天陰雨綿綿、霧氣很大,A組因為繞道而行未能趕到約定地點,軍醫郭劉帥在探路途中迷失了方向。晚山八點多,執勤點除郭劉帥外全部在位,云濤決定:進山找人!戰士朱本歌和張潔備好了3匹馬,云濤和張潔各騎一匹馬、牽著一匹馬,帶上手槍、信號槍、對講機、強光手電筒、干糧等物資走進深山。晚山9時多,天色已暗,為節約用電,兩人盡量用吶喊聲、口哨聲尋找。山澗不時傳來豺狼的嘶吼、山雀驚恐的振翅聲。云濤一路給張潔講述戍邊故事,打消小張內心的恐懼,每10分鐘通過對講機與哨所聯系1次。翻山越嶺,夜里12時30分,在一戶牧民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正在歸途的郭劉帥。
河源后勤保障很困難,喝口熱開水都要費些周折。
魏世彬是河源的大廚,他說河源海拔高,燒開水要用高壓鍋,否則水在85度就滾沸。河水雜質多,喝了不開的水會拉肚子。
魏世彬曾經參加過上合5國聯合軍演、光纜施工、果子溝雪崩救人,今年就要復員返鄉,唯一的缺憾是沒有去過河源,每年申請都因患有風濕性關節炎而告敗。今年,寫血書、上門找領導談心,終于如愿以償。
河源是個天然的大牧場,草地上生長著野蔥、野蒜、野蘑菇,霍爾果斯河里有營養豐富的高白鮭,這些天賜資源常常被魏世彬放在官兵的餐盤里,大家打趣說,餐餐都是農家樂。
河源是所礪練人的好學校。魏世彬費盡心思將伙食調劑的好好的、將房間的取暖爐燒的旺旺的,讓官兵一回到哨所就像回到家一樣。
魏世彬比較胖,夜夜打呼嚕,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他蜷在被子里打著手電看書,等大家熟睡后才關燈睡覺。
“河源執勤點沒有軍人管控不行!”,負責執勤點政治工作的某營副教導員鄭華地說起話來抑揚頓挫。 鄭華地今年首進河源,來河源前他與探親的父母僅團聚了37個小時。
“邊防官兵進駐河源,不僅是行使主權的象征。還要跟牧護牧,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同時,每年均有不法之眾抵邊非法打獵、盜挖藥材,這都需要有人管控”。
河源執勤點與哈薩克斯坦國卡贊古力哨所隔河相望,大家在生活上互有關照。需要會面時,用英語交流。這就讓河源官兵養成自覺學習英語的習慣,就連平時觀看影視光碟,也全部挑選用英語對白的。一段時間,戰士樊瑞祥夢話全用英語囈語,成為哨所的一段趣聞。 9月27日,臨別哨所,官兵在巡邏線上埋下自己的許愿瓶、在邊境線上飄揚100天的國旗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揮淚別河源,大家依依難舍。
中士楊建軍4進河源,下士曹建軍3進河源……
河源,是個鑄造男人的圣地。一茬茬邊防官兵在這里揮灑忠誠,演繹青春,勇敢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同時把當代軍人的光榮與夢想寫滿邊關。
高原的雄偉,雪域的遼闊,禿山的荒涼,邊關的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