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心血管病專家黃浦江畔集體打太極
中新網上海6月29日電(記者 陳靜)近百位海內外心血管病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29日齊聚黃浦江畔,集體打起太極拳。
第十八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2024)和世界心臟病學大會(WCC2024)同期在上海舉行。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心血管病專家們齊聚,在“開放、創新、合作”的理念下,全面展現國內外心血管病學領域新技術、新理念及新進展。這些知名專家身體力行向民眾傳遞“心臟康復”和“健康運動”的理念。

運動是保持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心臟健康尤為重要。運動不僅能有效預防心臟疾病的發生,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更是恢復健康的關鍵。然而,心臟病患者的運動需要由專業的心臟康復醫生根據個體情況開具個性化的“運動處方”。
太極拳不只是中國傳統武術,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等于一體,剛柔相濟,內外兼修,與現代醫學中的心臟康復理念相契合;對于場地和人員限制較小,易于普及推廣,是中式心臟康復處方的一個典范。
既往研究已證實,太極拳對需要心臟康復的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有益處,它可以達到低至中等強度運動水平,其中強調呼吸和放松的要點,也有助于緩解心臟壓力和心理壓力。

據悉,在第十八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2024)和世界心臟病學大會(WCC2024)上,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表示,從全球范圍來看,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應該突破學科邊界,從更高層面重新審視心血管疾病、審視動脈粥樣硬化。他提出泛血管疾病理念,從整體上去預防、診斷、管理疾病。專家們的探討聚焦元宇宙在泛血管疾病診療中的作用。
世界心臟聯盟科學委員會主席、OCC-WCC學術主席Thomas Gaziano教授表示,面對龐大的患者人數,心血管醫師的數量相對不足,元宇宙能讓優秀的醫生服務更多患者。在元宇宙中,相互“連接”的理念讓力量匯聚。
世界心臟聯盟候任主席Jagat Narula教授表示,對于疾病的診斷以及患者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如果元宇宙能夠提供更加詳細的信息,或許醫生可以精準地干預病變。美國心臟病學會前主席,世界心臟聯盟理事Dipti Itchhaporia教授指出,元宇宙的出現能夠讓醫護人員為更多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和管理。
葛均波院士與多位國際心臟病學專家一起呼吁:希望心血管醫師積極擁抱未來,擁抱科技帶來的獲益,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與管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