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2日,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消息,到2007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首次超過2億人,分別達到20107萬人和22051萬人。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
把全民醫保視為中國走向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個戰略制高點,已經正當其時了。
★采寫/《小康》記者 魏群
新一輪的醫療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小康》:2008,新的醫療改革方案出臺,是全體老百姓最為關注的事情之一,因為醫療和每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作為多年研究這一課題的專家,您如何理解和評價醫療體制改革?
顧昕:縱觀新醫改的具體措施,大體上有三大思路:第一,采取一些行政整頓措施,控制醫藥價格的上漲,甚至使之降低;第二,改革醫療機構,強化其社會公益性,迫使它們不追求收入最大化,甚至使之“低價運行”;第三,健全醫療保障體系,讓民眾醫療費的風險得到分散,同時完善醫療衛生服務的第三方購買機構,從而在控制醫療服務價格上漲的同時,引導醫療機構走向社會公益性。
在我看來,第一條思路是治標不治本,有時連標都治不了。第二條思路聽起來十分簡便易行,但是如果單純從加強行政控制的角度來改革,或者強調醫療機構的公有制而反對市場競爭,那么原來就沒有真正市場化的醫療服務就會退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這也是沒有退路的。總體來看,新醫療的突破口在于醫療保障體制的健全,也就是實現人人享有的醫療保障。簡稱“全民醫保”。前兩種思路聚焦于醫療服務提供者,我把它稱為“供方”;而第三條思路聚焦于“需方”。
《小康》:在您看來醫療服務機構單方面改革治標不治本,原因何在?
顧昕:公平的說,各級政府是在絞盡腦汁想辦法解決“看病貴”的難題,招數頻發:
○控制醫療價格:采取行政手段降低醫療價格,尤其是藥品價格;
○矯正“以藥養醫”:推行醫藥分開;
○實施行政整頓:打擊不正之風甚至商業賄賂;
○建立平價醫院:為弱勢群體提供低價醫療服務;
○增加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投入:希望它們不再盯著病人的腰包;
○大力加強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能力建設:小病到社區,從而節省醫療資源;
○反對醫療機構市場化和民營化:不讓它們賺錢;
○推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讓醫療機構的收入與服務量脫鉤。
所有這些,一言以蔽之,據說都是為了恢復公立醫療機構的所謂“社會公益性”。這些措施,表面上看似乎是切中了要害,但很多是治標不治本,有時連治標的效果都達不到。其原因在于所有這些措施均有兩個特點:第一,很多措施一味要求降價,或者力圖打壓醫療機構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努力,顯然不會受到供方(尤其是醫護人員)的普遍歡迎;第二,強化了行政部門對于醫療機構的控制和干預。政府通過掌控資源配制和行政管理的權力,力圖引導甚至指揮醫療機構回歸所謂“社會公益性”,也就是“低價運行”。
簡單地說,單純從醫療服務的提供者打主意,整天希望醫療服務和藥品出售價格低,并且希望政府整天睜大眼睛對醫療機構是否踐行社會公益性進行監督,以此來尋找新醫療改革的思路是沒有前途的。
走向全民醫保是醫療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小康》:那么,您認為正確的思路是怎樣的?醫療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顧昕:我認為,走向全民醫保是醫療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中國醫療保障體制有兩大問題:第一,民眾看病時自費的比重太高:事實上,大約有一半國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看病治病時必須完全自費;即使是另一半國人,雖然有各種醫療保障,但除了少數公費醫療的受益者之外,卻都面臨保障不足的問題,看病治病還需要自費支付很大一個比例。第二,醫療保障機構沒有解決好如何付費的問題,也就是未能運用比較專業的付費機構,更好地代表參保者同醫療機構討價還價。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衛生報告》中,對191個會員國衛生體系的績效進行了評估,結果中國在醫療衛生負擔的公平性這一指標上名列全球倒數第四名。這一糟糕的排名并沒有冤枉中國,也不是偏見的結果。要知道,世界衛生組織對于中國衛生事業的成就一向贊賞有加。之所以出現這一丟人的結果,是因為在當時中國至少有65%的國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障。
《小康》:您能具體闡述一下為什么醫療保障體制的健全或者走向全民醫保是醫療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嗎?
顧昕:醫療保障體系首先是一個醫療費用風險分擔的機制。其實質是把民眾用于治病看病的錢先籌集在一起,然后民眾在生病時就不用支付高額醫療費用了。如果沒有醫療保障體系來分攤風險,那么民眾不得不在生病的節骨眼上籌集大筆資金來付賬,自然會感到“看病貴”。一旦所有民眾都獲得了醫療保障,那么醫療費用不僅可以在健康人群和病患之間分攤,而且可以在民眾健康和生病的不同時段分攤,從而可以避免我們目前大部分醫療費用均由病人在生病期間負擔的艱難局面。
其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全還可以派生另一個機制,即醫療服務的第三方購買機制,就是醫保管理者。有醫保機構成為民眾的代理人,民眾也就不必作為單個病人出現在醫療服務點聽憑醫生們擺布。同樣,既然醫療費用的大頭由醫保機構向醫療機構支付,醫療機構自然也不會死盯著病人的腰包。如此一來,醫患關系緊張的大部分問題自然可以得到消解。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