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醫鬧”事件讓醫衛界沸騰。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96%的受訪醫生表示其所在醫院發生過“醫鬧”,而且“醫鬧”已經嚴重影響到醫生的職業行為。自我保護越來越成為醫生行醫時的第一原則,而不是“患者利益優先”的古訓。同時,90%的受訪醫生呼吁盡快立法保護自己的行醫權。
調查由醫生專業網站丁香園發起,題目是:“中國醫生眼中的醫鬧”。參加該調查的醫生為6287人,其中:以醫院等級分,絕大多數來自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私人診所或民營的不到100人;以醫師職稱分,大多數為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醫院行政/管理人員很少,僅42人。
調查結果表明,醫生們對“醫鬧”的定義比較寬泛,涉及以下行為的都被視為“醫鬧”:辱罵、拘禁、毆打醫務人員;拒絕搬運尸體,在醫院設靈堂、設置障礙阻礙患者就醫;打砸醫院財物、擾亂醫院正常秩序;在診療室、醫師辦公室、醫院領導辦公室內滯留不走,影響醫院正常工作。也有不少醫生認為,提出巨額賠償的也屬“醫鬧”之列。
在這種定義下,96%的受訪醫生表示其所供職的醫院發生過“醫鬧”,而且在過去年3年中,本人遇到或身邊同事遇到“醫鬧”的次數超過5次的醫生比例高達53%。只有4%的受訪醫生稱截至目前自己和“醫鬧”絕緣。
調查顯示,在當今的醫療環境下,一旦遇到非常危重的病人,即便是醫院完全有條件救治的,實行“救人為先、立刻救治”的醫生比例僅僅只有15%。這是一個歷史的低點,也明顯違背衛生部的要求。
遭遇上述情況,27%的醫生選擇“防止病人愈后不佳引起的糾紛,將其轉診到上級醫院”;57%的醫生選擇有保留的救治—“要救治,但是要反復和家屬強調危險性,談話錄音,盡最大可能保護自己”。
另外,現在醫院在醫療糾紛賠償處理中常常要求科室醫生負連帶賠償責任(占81%)。25%的受訪醫生表示,如果自己遇到了“醫鬧”,并且被醫院要求連帶賠償一定金額,一定通過給其他患者多開藥,或多開檢查項目等方式來彌補損失。還有30%的受訪醫生表示要看賠償金額多少,少了就自認倒霉,多了則拿別的患者“彌補”。
如果換位的話,當醫生變成患者或患者家屬,遇到了自我防范非常強的同行,他們會有什么感覺?超過一半的醫生表示理解同行的做法,但是“心里不舒服”;12%的醫生表示不能理解,“非常不滿意”;還有三分之一強的表示完全理解,因為換成自己也這么做。
由于“醫鬧”威脅到醫院的正常秩序,甚至威脅到醫生的人身安全,90%的受訪醫生呼吁國家立法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讓“醫鬧”承擔該負的責任。
同時,醫生們還期望醫院,特別是院領導,能夠站出來捍衛員工的利益,不要做無原則的妥協。多數醫生對政府在醫患糾紛中息事寧人的做法不滿,認為不問是非曲直一味求穩定,得到的穩定一定是暫時的,隱患卻是繼續滋生的、長遠的。(董偉)
相關新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