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世立自縊了,此前,失眠、抑郁一直糾纏著他。在同事看來,這位優秀的外科醫生之所以選擇自縊,是因為不堪“醫鬧”的重壓。
他的同事說,“醫鬧”事件發生時,大家將同情更多地投向患者一方,而事實上醫生也是“弱勢群體”,是受害者,很多醫生生活在“醫鬧”的重壓之下無力自拔……
【醫生自殺】急診科副主任家中自縊
12月12日上午,由于前一天下了一場冬雨,南陽市街頭冷風凄凄。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像往常一樣人來人往。急診搶救室內,醫生護士步履匆匆,他們在搶救一位自縊患者。房門上的“謝絕探視”,用紅筆寫了兩次。
自縊患者是該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王世立,5天前,他還在這里搶救別人,而現在,他就躺在自己救人的地方,一直處于昏迷之中,微弱的呼吸依靠藥物及呼吸機維持。此前,院內以及來自省內、市內的專家會診過,生還希望渺茫。
急診科護士長劉麗講述了事情的經過,言語中透著悲傷。她說,12月7日下午6時左右,王世立被發現在家中自縊,家人報警后被迅速接到急診科,醫院當晚四處請專家會診搶救,但他一直沒能醒來。“之前沒一點征兆”。
盡管發現王世立自縊已過去5天,截至昨天晚上8時記者發稿時,院方仍在做最后的努力。
同事說他是位優秀醫生
在普外科醫生辦公室門口,掛著一塊“醫生簡介”,第二個就是王世立。上面的介紹是:王世立,38歲,1989年畢業于新鄉醫學院,同年分配到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工作至今。該同志畢業后從事普外科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及豐富的臨床經驗,手術技術精湛……在纖維膽道鏡取石、胃腸內及胃腸外營養方面有一定的造詣。發表國家級及省級論文7篇,獲科技成果獎6項。
一位熟知王世立的醫生介紹,王世立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和一個12歲的男孩,父親是一位教師。到醫院工作后,王世立干得很出色也很敬業,特別是有手術的時候,術前和術后能在病房里待上幾天。
劉麗介紹,急診科的外科醫生采用輪崗制,王世立本是普外科副主任,去年輪崗時到了急診科。王世立初來的幾個月,言語很少,也很少與人交流,上班時間總是待在醫生值班室不出來。最近幾個月他的情緒還不錯,不僅和護士們溝通多了,偶爾還和大家開些玩笑。
【原因調查】自殺前至少服了5年安定
“王醫生經常失眠,曾一度有抑郁傾向。”劉麗說,這些都是他出事后從別人那里了解到的,因為涉及隱私,以前大家不可能去過問。出事的前一天,王世立還在手術室看其他醫生做手術,說是不能荒廢了學業。
普外科一名醫生證實了這種說法,稱王服用安定至少已有5年時間。“王世立自縊讓我們這些一線醫護人
員心痛。誰能替我們說話?誰能關注我們的身心健康?我的同學、同事,85%的人在值班時都要服用安定,壓力太大了!”一位醫生對王世立深感痛惜的同時,對眼前的處境也深感憂慮。
自殺疑與“醫鬧”有關
至于王世立為什么自殺,因身陷悲痛,王世立的家人沒有接受采訪,不過多年和王世立共事的普外科主任王建偉說:
“王世立的母親長年癱瘓在床。他自身性格也比較內向,經常失眠,但這都不足以讓他產生自殺念頭,真正的原因是‘醫鬧’。”
王建偉說,王世立經歷過兩次“醫鬧”事件,第一次對方糾纏了5年,王世立作為參與手術的醫生之一,并沒有太大壓力,因為這次事件是由王建偉出面處理的。“但隨著他的資歷越來越深,職稱越來越高,就得獨自面對這些壓力了”。
2003年年初,王世立遭遇了他的第二次“醫鬧”事件。王建偉介紹,當時王世立收治了一個農村患者,他們醫院和其他醫院的各種儀器檢查顯示,患者為胰腺腫瘤,與其他醫生會診后,王世立決定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患者的腹腔打開后,結果并沒有發現明顯的胰腺腫瘤,卻發現了肝硬化和脾腫大,“脾臟腫大給醫生造成了假性腫瘤印象,這在臨床上很常見。”王建偉說。
當時,患者腹腔已經打開,而且腫大的脾臟不及時切除的話,日后必然造成脾亢,仍然需要手術切除,不如趁這次手術切除,也為患者節省了一筆費用。王世立向患者家屬說明情況并征得同意后,就為患者切除了脾臟。
2005年年初,也就是患者出院兩年后,患者家屬找上門來,要求王世立賠錢,理由是:“我們是來切除胰腺腫瘤的,你怎么把脾臟給摘除了?”當時,王世立認為自己切除的是病變的脾臟,也經過對方同意,沒有過錯,就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并讓對方去做醫療事故責任鑒定,但對方予以拒絕。
此后至今年3月15日這段時間,患者家屬多次找人在醫院門口扯橫幅,并用高音喇叭喊話。南陽新華派出所民警也證實,他們曾為此出警多次。
“每鬧一次,王世立就痛苦不堪。當時,王世立多次找我,直問怎么辦,怎么辦?思想壓力非常大。”王建偉說,后來患者家屬把王世立告上了法庭,他的壓力就更大了,稱“到法庭我說啥?咱只會治病,怎么會打官司”。王建偉表示他會代替王世立上被告席時,仍無法安撫他。
今年上半年,王世立承受不住壓力,通過法庭和對方達成協議,一次性賠償對方3萬元,這一事件才平息下來。
“雖然王世立賠償對方的3萬元,也沒有讓他個人承擔。但從那以后,他就病了。”王建偉說,每次手術后王世立一連幾天待在病房里觀察患者,一方面說明他工作認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非常擔心發生意外,擔心引發“醫鬧”。“醫生不是神仙,尤其是在高風險崗位上工作的外科醫生,很難保證不出意外”。
“王世立自縊,性格內向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是一方面原因,主要原因還是‘醫鬧’!”幾位了解王世立的醫生這樣告訴記者。
◆◆“醫鬧”之憂
很多醫生遭遇“醫鬧”重壓
提到“醫鬧”,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辦公室的一個工作人員不停地嘆氣。今年8月,該院接治了一位重病兒童,幾天后不治而亡。患者家屬先是向醫院索賠,醫院調查病歷和醫生后認為自己沒有責任,讓其去做醫療鑒定。沒想到幾天后,患者家屬不知從哪里找來幾十人,乘坐10輛拖拉機把醫院團團圍住,并在門口扯起橫幅。
圍了幾天后,見醫院沒有反應,這些人又沖進住院部,看見穿白大褂的人就打,結果打傷了好幾名醫護人員。眼看局勢無法控制,醫院派人去臥龍區政法委求助,這才控制了事態發展。
王建偉介紹,前一段耳鼻喉科來了一群“醫鬧”,他擔心出事就讓醫生把辦公室的門關上了,沒想到這些人一腳踹開門,把其中一位醫生打了一頓,理由竟是“為什么關門”。“在醫院大樓里放鞭炮的有,燒紙的有,打罵醫生的有,堵大門的有,搞得哪像個救死扶傷的地方”!
據記者調查,不單單是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陽市中心醫院、南陽衛校附屬醫院等其他醫院,也同樣頻頻遭遇“醫鬧”事件。一位醫護人員介紹,現在好多醫院都設有警務室,遭遇“醫鬧”時雖能及時報警,但仍無法制止,“因為警方在場時他們只堵門、叫罵,不動手打人砸物”,警方也沒辦法。
“看看‘醫鬧’現場,你就理解了有些醫生為什么要花錢雇保鏢,有些醫院為什么要成立糾查隊!”一位醫護人員說。
一些醫生認為,“醫鬧”的存在與醫院自身有關。一些醫院遭遇“醫鬧”時,擔心影響形象和聲譽,常常妥協讓步,導致“醫鬧”一再得逞,再加上鬧事的人很少受到處理,“醫鬧”現象才逐漸蔓延起來。
◆◆記者觀察
法律不公使醫患都受傷
對于“醫鬧”的出現,河南宛英律師事務所律師黨元林認為,許多患者在與醫院發生糾紛時不采取和平解決的方式,轉而求助“醫鬧”采用暴力方式解決是因為: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所獲得的利益不如通過暴力方式獲得的利益更多、更快。
他說,從法律層面上講,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醫療糾紛的處理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公,它們共同促成了患者不愿走法律途徑尋求幫助。
一是醫療事故鑒定程序設計不公。按照現行法規,醫療事故鑒定組的專家往往與被鑒定的醫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本院醫生參加針對自己醫院的醫療事故鑒定的情況,更有甚者,有的醫學會看大門的門衛也被列入鑒定專家組。如此不嚴密的設計自然很難保證結論的科學公正。
在醫療事故鑒定過程中,患者是明顯的弱者,既沒有權利了解完整的鑒定過程,也缺乏相關的科學技術知識。結果鑒定結論避重就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況屢見不鮮。
二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僅僅涉及了醫療事故的處理辦法,而對于85%以上的非醫療事故糾紛則無法可依,醫院往往采取不予賠償或者能不賠就不賠、能少賠就少賠、能拖就拖、能賴就賴的辦法對付患者,使本來就受到身體傷害的患者承受心理和體力上的考驗,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更是患者難以接受的。
三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的賠償和補償標準已經明顯滯后于社會形勢的發展,不僅賠償項目少,而且賠償標準也低,這與近年來大幅提高的其他人身傷害賠償標準如交通事故賠償標準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顯失公平。
黨元林說,“醫鬧”的出現危及了醫生的安全,但同時也說明患者的權益受到了侵犯。所以,要真正化解醫患矛盾,消除“醫鬧”,唯一的辦法就是健全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度,消除法律不公。(記者 張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