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制造商
(如漢王、方正、易狄歐、華為)
●軟件提供商
(如金蟬軟件)
●原材料提供商
(如提供電子墨水的元太、Sipix)
●內容提供商
(包括傳統出版社、以及盛大文學、中文在線等整合提供商)
●版權專業化 內容的增值之路
調查顯示,很多讀者希望電子閱讀器中藏書量最低可以達到五萬本、甚至希望有幾十萬本。卓望信息執行總裁鄭朝暉就表示,“單純的山寨硬件沒有意義,未來電子書競爭的關鍵在于服務與內容。而如此龐大的內容需求也為電子書的制造商提出了挑戰。
“我們是有意要與版權拉開距離。”漢王科技董事長助理張磊對本報記者如是說,“因為硬件廠商有時從中間商那里采購內容,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有版權,而一涉及到版權問題,就比較有風險。”因此,漢王采取是與盛大文學與中文在線合作內容的做法。
“實際上,電子閱讀器內容確權是一件十分專業化的事情。”中文在線董事長童之磊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中文在線在內容版權確認方面有一支專門的法律隊伍,這支隊伍同時也在做幫中移動手機閱讀基地進行版權確認的工作。“比如《著作權法》中規定了17項著作權,而電子閱讀器中的版權就屬于信息網絡傳播權,我們內容提供商在審核的時候,就比如確保對方有的是這項權力,同時,如果是預置到電子閱讀器中的內容,又不能算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范疇。”
“作家授權也有專有授權和非專有授權之分。”--面對專業性較強的內容版權問題,象漢王一樣采取外包分工的做法,也許是明智之舉。而據童之磊介紹,目前中文在線每年可提供7萬多種電子圖書,占每年出版圖書(紙制)市場的30%-50%,大眾圖書(紙制)市場的70%。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大眾對內容的需求、以及版權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內容產業也將會像視頻領域一樣,走一條內容價值不斷飆升的道路,“過去內容在十年間翻了十倍,未來也有可能繼續增值兩到三倍。”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人肉打字機”活躍、電子書侵權現象嚴重的情況下,整肅盜版問題,才能為產業健康發展、內容真正回歸價值創造有利條件,而這需要政府部門發揮監管作用。
●服務提供商
(包括電信運營商、卓望)
●管理主體缺位
電子書是否將走牌照之路?
在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魏玉山看來,“目前,電子書管理上缺乏明確管理主體,也沒有管理法規,相關標準也比較滯后。結果是電子書誰都可以出,電子書內容出現錯誤沒人管理。因此我們也呼吁、建議相關政府部門盡快建立電子閱讀器管理機制,規范市場。”
而在明確管理主體之后,電子閱讀器是否將像手機、或者視頻行業一樣,走上牌照管理之路?對此,業內人士至今尚存有異議,不過近期國金證券的一份報告就表示,“電子閱讀器運營牌照管理勢在必行。”
不過對大多數正規廠家來說,盡管像VCD早期“超強糾錯”一樣,不少硬件廠商都對用戶的“看盜版內容”的行為在設置上采取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做法,但是,他們之中大多數還是希望政府對電子閱讀器的內容進行版權保護,并進行相應立法,這一方面可以在山寨廠商面前設立“內容”的門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決他們目前“想對內容收費又不敢”的商業模式之惑。
專題采寫:本報記者 李寬寬 實習生 尹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