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作為國家貧困縣,呼和浩特清水河縣選擇斥資61億建新城區(qū),以求快速脫貧。此事5月被曝光后引發(fā)熱議:貧困縣應該如何發(fā)展,是穩(wěn)步務實,還是要急切冒進。
據(jù)了解,為助當?shù)孛撠殻羰性鴥A斜政策,下派干部,并將上百億規(guī)模的項目落戶該縣。在“能快就不要慢”的風氣下,清水河縣的新區(qū)項目未獲批時,便已投建。后逢國家宏觀調控,項目流產,新區(qū)建設資金鏈斷裂,造成爛尾樓一片。
如今清水河縣政府不再搬往新區(qū),重啟停滯10年的舊城改造。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至今未完工的清水河縣新城區(qū)像一個紀念性遺址,定格在2008年停工時的狀態(tài):嶄新的清水河縣政府、財政局、稅務局、法院、縣賓館空洞地立在路邊。周邊工地里,那些未成型的建筑已成為鳥類聚集地,被人戲稱為“鳥巢”。
站在那片“遺址”中,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曾渴望快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的沖動。
5月5日,新華社發(fā)文將這個起始于2002年的工程稱為“拍腦袋”的政績工程。
張亮看到相關評論后覺得委屈。他是清水河縣的前任縣委書記,也是清水河新區(qū)建設的主要“決策者”。當這個斥資61億的工程因為財力投入不足而陸續(xù)停工時,張亮已于2007年調至呼和浩特任政協(xié)副主席,現(xiàn)今他的職務是內蒙古大青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書記(副廳級)。
新城“拖累”舊城
清水河財政從3000萬增至1億多,但不建排水渠等設施改變舊城容貌,而舉債建新城
從未完工的清水河新區(qū)向北,車行26公里,便到了清水河的老縣城。
這個縣城依山而建,只有一條水泥路,寬不足十米,路燈也只修一邊。馬路上人車混行。縣城的建筑不超過5層,大多數(shù)年久失修。沿街而建的民居延續(xù)到山上,另一旁的民居則侵入清水河河道。民居之間隔著小路,也沒有路燈。
清水河縣委一名干部說,10多年了,這里沒什么變化。當?shù)刂两襁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fā)”。
據(jù)介紹,清水河縣原屬烏蘭察布市。1995年,內蒙古自治區(qū)考慮烏盟下轄的貧困縣較多,便將三個國家級貧困縣武川、和林格爾與清水河縣劃歸呼市。于是,努力脫困也就成了呼市領導對當?shù)乜h干部的要求。
張亮曾被視為該縣脫貧的希望。
2001年年底,張亮和云院禎同時被呼市下派到清水河縣。張亮原是呼市玉泉區(qū)人大主任,到清水河縣后任書記;云院禎則任縣長。
張亮告訴記者,他們是首批由呼市下派清水河縣的外地干部。
張亮到當?shù)睾筮M行國企改制,盤活國有資源。并在喇嘛灣鎮(zhèn)建設一個工業(yè)園區(qū),引進陶瓷加工企業(yè)和燃氣項目。
張亮認為清水河縣是個資源大縣,水泥、石灰、電石、高嶺土都是該縣的特色產品。他希望通過工業(yè)發(fā)展縣城經濟。
同時,呼市也竭力幫助該縣脫困,它將一個總投資19.34億元的焦化項目落戶清水河縣。這個被內蒙古自治區(qū)列為重點工業(yè)建設的項目,能增加財政收入約1.8億元。
從2002年開始,清水河縣的財政收入連年翻番,到2006年,財政已達到1.6億元。
對于張亮2001年到2007年在縣里的工作評價,縣財政局原局長王耀表示認可。他說,清水河縣的財政從1000萬發(fā)展到3000萬,用了5年;張亮來了之后,財政收入從3000萬增至1個億,只用了4年。
雖然清水河縣財政在過去8年里迅速增長,但縣城的容貌并未有所改變。城里依舊沒有排水渠,僅有的水泥主街道還有1/4是土路。
縣里190名離退休老年人還曾給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寫信,反映縣政府一直未兌現(xiàn)退休和在職人員2001年至2004年的醫(yī)藥費、8年多的老少邊窮補貼以及4年的取暖費。
有清水河縣官員透露,為了建新區(qū),老城區(qū)的改造也就停下來了。縣政府這些年在新區(qū)建設中已投入了1億多元。
而整個新區(qū)建成估計要61億余元。僅目前建成的幾棟樓已使清水河縣政府欠債4000多萬。
貧困縣為何造新城?
原縣長云院禎認為主要原因是縣城落后影響招商;也有文件顯示該縣影響呼市首府形象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為何要打造61億的新城區(qū)?張亮說,他在來到該縣之前對這個問題也毫無概念。
張亮告訴記者,當初下派到縣里,他們“是帶著任務去的”,赴任時,呼市主要領導勉勵他們,要在清水河縣干一番事業(yè),并建議建設新區(qū)遷城,打造好的平臺招商引資。
到縣城后,張亮才明白,建新城是“必須”的。“我是當兵出身,去過很多地方,但從未見過如此落后的縣城。”
整個縣城“地無三尺平”,縣城中央有一個雷管廠———紅旗化工廠,每年產上億根雷管。縣城東西兩邊分別有一個水泥廠,污染和安全隱患威脅城內居民。
原縣長云院禎也認為,從經濟方面考慮,清水河縣一定要建新區(qū)遷城。
他說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他們與武川縣同時爭取唐山一家100萬噸的水泥廠項目,盡管清水河縣有資源優(yōu)勢,但最終那家企業(yè)選擇去了武川縣。
“主要原因還是看到清水河縣城落后。”云院禎說,外地企業(yè)不僅考慮廠房的選址,他們還要考慮在當?shù)卣泄ぁ?shù)千工人的住宿生活娛樂等條件。一個落后的縣城,嚴重制約招商引資。
但這些并不是清水河縣要建新城的全部理由。記者從縣國土資源局得到一份“關于清水河縣新區(qū)建設用地情況說明”。“情況說明”中,除了提到張亮他們所說的人居環(huán)境差等因素外,還提到舊縣城“同時也影響了呼和浩特市首府地位的形象”。
據(jù)介紹,在張亮任縣委書記前,呼和浩特市委于2001年曾建議清水河縣將縣城遷址于喇嘛灣鎮(zhèn)。但因需占用鄰縣托縣一部分土地,遭到托縣反對。經呼市市委反復協(xié)調,仍未果,計劃落空。
隨后,在2001年底,張亮、云院禎“空降”清水河縣。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