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著豬娃的衛生所,似乎確實讓人覺得很不 “爽”。但對于一個區委書記的詫異與不解,我們卻實在無法理解。為官一任,轄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是個什么現狀,基層醫療衛生條件是個什么狀況,如果執政者一點都不了解,則不難讓人懷疑其執政、決策到底有沒有科學的依據?對于農村和基層的情況如此缺乏了解,這位書記稱職嗎?
河南省信陽平橋區委書記看到一個村醫的衛生室,“悍然”臥著四只小豬娃,不由勃然大怒,質問村醫“你這地方能治啥病?”而據此,在整個信陽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村級衛生所改造運動,所有衛生所全部按照統一圖紙進行建設,被網友戲稱為“別墅診所”。
一場旨在改善農村衛生所醫療條件的好舉措,力氣沒有用在醫療資源配置和醫療條件的改觀上,卻被硬生生地變成了“穿衣戴帽”的政府形象工程,引起一片嘩然,被各界普遍質疑。盡管當地官員可能有些始料不及,但在社會公眾看來,卻實在是偶然中的必然。
醫療機構的外觀建筑,可以作為考察醫療條件是否改善的一個參數,但卻絕不是考察醫技、醫德的主要和唯一標準。誠然,一個村級衛生所里,亂七八糟,貓啊狗啊的一大堆,這讓我們這個“文明社會”的任何一個“文明”人,看了都不免要皺眉頭。也可以客觀地講,如此衛生條件,難免讓人對診治工作本身產生許多質疑。
盡管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和步伐,相當程度上人們已經達成了共識。但城鄉之間,尤其是發達城市與落后的農村之間天壤之別的懸殊對比,無論如何都是我們考量具體工作不可忽視的一個主要因素。一個鄉村衛生所與一所繁華都市的三甲醫院,無論如何都不存在可比性,也無法拿到一起進行比較。一是因為其天然的區位差別和經濟狀況不同,一是其所承擔的醫療保障任務也截然不同。
而最為現實的問題是,盡管在大病、重癥的治療上,鄉村衛生所因其先天不足,不具備基本的條件和醫療技術、設備等等,加之時有發生的誤診、誤治,時常讓人們對鄉村衛生所有著天然的歧視與偏見。但很顯然,這種歧視與偏見往往只是城市人的一種單方面的憂慮。而對于經濟條件并不怎么樣的很多農民來說,鄉村衛生所用廢報紙包起來、按需要分粒開出的藥方,比之進了大醫院動輒幾盒十幾盒完全超出患者需要開藥的昂貴診療費相比,往往要經濟實惠了很多。
對于一個區委書記的惱怒和質疑,我們也許可以理解。因為按照時下的社會現狀來看,養著豬娃的衛生所,似乎確實讓人覺得很不“爽”。但同時,對于一個區委書記的詫異與不解,我們卻實在無法理解。為官一任,轄區農村的經濟發展是個什么現狀,基層醫療衛生條件是個什么狀況,如果執政者一點都不了解,則不難讓人懷疑其執政、決策到底有沒有科學的依據?對于農村和基層的情況如此缺乏了解,這位書記稱職嗎?
也許我們心存僥幸地說,領導們現在來到了“民間”,看到了與他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看到了問題畢竟是好事,看到問題下決心解決問題更是求之不得。但可笑的是,政策的干預,并沒有找到病根子,也因此導致了行政干預的利劍走了偏鋒。不想著如何切實發展農村經濟,以經濟發展帶動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不想著如何分配和調劑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改善基層醫療衛生的基本條件,卻腦袋一拍,在衛生所的房子上打起了主意。
我們記得去年某地為了顯示排場,把災后安置房建成了別墅式的統一模式。剛建起來確實不錯,看起來很美。但不多久,村民們卻因為沒有衛生間等基本設施而叫苦不迭。漂亮的“別墅”,也變成了“骯臟”不堪的“豬圈”和“牛欄”。可以想象的是,政府如果真的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信陽的“別墅衛生所”就一定能夠規模性地建起來。“別墅”當然好看,但有一點卻值得懷疑,既然茅草房里可以養豬,那么別墅里面為什么就一定不能養豬?可見,根子性的問題不解決,則其他一切都是扯淡。(劉長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