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一周年,廢墟上,家園的重建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鮮為人知的是,和數千億元重建資金同時抵達災區的還有一支上千人的國家審計隊伍。在整個恢復重建的過程中,這支隊伍將隨著萬億元資金的流向而移動,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
他們負責審計的規劃投資約1萬億元,涉及大大小小20多萬個建設項目。兩至3年的時間,這些項目要讓受“5·12”汶川大地震影響的51個重災縣和極重災縣的老百姓們的生活轉入正軌。
最近,記者赴四川災區重建現場,對審計人員如何把關1萬億元重建資金的使用一探究竟。
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副司長盧華勝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共有27支審計隊伍在災后恢復重建現場實施審計,審計署駐成都、西安、蘭州、重慶等4個特派員辦事處負責審計中央投資和中央單位、企業投資的項目,資金量約4000億元;北京等20個省市的審計廳(局)組織審計各自對口支援的資金和項目,這個層面的資金約有700億元;四川、甘肅、陜西3省的審計廳分別對本省財政資金、社會捐贈資金、國際優惠貸款等其他資金進行審計。
在災區重建的兩三年中,審計部門不僅持續關注資金使用的安全性,還要監督有沒有因為管理漏洞帶來的重建項目質量隱患。
截至3月底,審計部門已經對1500多個恢復重建項目進行了跟蹤審計,審計資金近500億元,并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提交了500多份項目審計情況報告,8份專項審計報告和綜合審計報告。
審計關注建筑質量
按照重建規劃,今年9月1日開學時,災區的大部分學生都應該離開臨時板房教室,去新建教室上課。所以災區主要在建項目之一就是教學樓。審計人員的目光,更多聚焦在教學樓的質量上。
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譚志武副處長告訴記者,在審計署制訂的災后恢復重建審計工作方案中,特別明確提出,要重點關注中小學校等民生工程的質量管理情況。
事實上,在傳統審計中,資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規才是審計的核心,對工程質量的關注倒在其次。而且,以往的事后審計,審計人員只能從施工和監理單位提供的資料來判斷工程是否有質量隱患。
全過程跟蹤審計,給審計人員提供的便利是,他們可以在施工現場查看鋼筋的粗細、水泥的標號,以及監理人員是否盡責等工程建設細節,一旦發現質量隱患,能及時糾正。
在一些學校重建的跟蹤審計中,審計人員對建筑質量的關注,可以說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在綿竹的新市鎮,記者遇到了江蘇省南通市審計局的董波。
一次質量巡查過程中,董波和他的同事發現,一所學校砌筑內墻的水泥多孔磚的強度達不到要求,而且這批材料沒有質量保證方面的資料。于是,他們向駐地援建指揮部提出審計建議,立即停止使用這批材料,已經砌筑的墻體也必須拆除。同時,還要將這批材料送到質檢部門,在專業檢驗結果出來之前,不得再施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