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方在中國專家組駐地外增加了一圈特種部隊
在這之后,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勢越發嚴峻。當時駐巴的第四批專家組成員向巴方提出“每天上班不定路線,不定車輛,不定時間,把飛控放飛場位撤下,盡可能減少人員進場,各方面加強安全保障”。
“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物質的匱乏,而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生命威脅。”研究所第四批駐巴專家組的領隊蔡炳忠說,“早在前往巴基斯坦的路上時,我們就提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口號。”
巴基斯坦方面非常重視中方人員的安全,逐一落實中方提出的要求,進一步加強了安全保障措施,并在“中國城”外增加了一圈特種部隊。
客觀條件落實了,主觀意識更重要。蔡炳忠深知加強安全觀念、樹立安全意識才是治本的關鍵。除了每天反復多次的強調,他還制定了四項必須遵守的安全要求:發動機未開車時,不得進入飛機45°斜陰影區域;發動機開車時,不得進入飛機縱向10米內、45°斜陰影區域;若需進入禁區,需相關人員許可、陪同,并密切注意座艙人員操縱情況;若實習帶教,禁止進入禁區。
每一次在飛機旁邊開展工作,專家組的同志們都對照規定相互提醒,密切關注飛機及人員動向。正因為長期嚴格執行安全規定,才確保了沒有安全事故的發生。
剎車系統污染度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在緊張的安全局勢下,每一批專家組的成員依然謹記著肩上的職責。他們每天堅持進場開展試飛保障工作,對飛機的狀態、飛行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分析和整理,認真回答巴方提出的每一個技術問題,然后把這些情況統一匯總,以“周報”的形式定期發回研究所,讓國內的同事們也能對“梟龍”飛機在巴的情況了如指掌。
第四批駐巴專家組2008年7月15日抵達巴基斯坦,當天就面臨著解決剎車系統污染度的問題。蔡炳忠接到研究所工程支持保障設計研究室領導傅云龍的電話:“梟龍”飛機總設計師楊偉要求每周必須報一次飛機的污染度檢驗結果,不達標就必須重新清洗。
這個命令,吹響了全組人員緊急行動的號角。大家翻閱資料時發現,前一批駐巴專家組已經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伺服閥受污染所致。而且在處理措施的文件中明確寫出了每3~5個飛行日,必須檢測一次污染度,不合格者必須清洗。
在和巴方的溝通中,蔡炳忠發現中巴雙方對檢測標準的理解、認識上存在分歧。專家組成員于是和巴方進行了多輪協調,最終巴方接受了我方提出的檢測標準。雙方于2008年7月19日簽訂了一份協議,正式確立了雙方污染度檢測的義務和要求。巴方立刻開始了對“梟龍”飛機剎車系統污染度的檢測。當天下午,專家組就拿到了檢測報告,并很快將結果發回研究所。
在后續的6個月中,“梟龍”飛機每周都進行一次檢測,從未間斷,不合格的立刻按技術條件進行清洗,確保了飛行安全。中巴雙方還確定階段來綜合飛行情況,協商剎車系統污染度檢測周期,對污染度數據進行歸納、分析,共同探討其使用規律,找出更加切實可行的使用方法。
第四批駐巴專家組的這“第一炮”打得很響。他們專業的態度、精湛的技術、過硬的實力讓巴方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梟龍”飛機在第四批專家組駐巴的半年時間里,共安全飛行437個起落,飛機狀態良好,完好率達到82%。其優異的性能、高可靠性、易維護性,受到巴基斯坦空軍的高度評價。
領隊蔡炳忠在回國后的匯報中說,“對于一架還未達到設計定型狀態的飛機來說,在試用中就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只能說我們的‘梟龍’太爭氣了!”
巴基斯坦空軍給“梟龍”飛機起的名字是JF-17“雷電”飛機。巴基斯坦空軍一位領導評價說,在同級別的飛機中,JF-17“雷電”飛機是最經濟、性價比最高的。我們要使之成為21世紀巴基斯坦空軍的中堅力量。
按照研制計劃,“梟龍”飛機將在2009年下半年完成設計鑒定。楊偉總設計師告訴記者:“如果說‘梟龍’首飛,實現了飛機從概念、圖紙到產品的轉變,那么完成設計鑒定,將使‘梟龍’飛機實現從產品向商品的跨越,這將是‘梟龍’飛機研制史的又一個里程碑。設計鑒定后的飛機狀態是完整的、穩定的,這將進一步推動‘梟龍’飛機的國際市場開拓和產業化發展。”他表示說,研究所通過殲-10飛機、“梟龍”飛機的研制,通過其他系列重大型號的錘煉,已經逐步邁入飛行器設計研發的“自由王國”。他“有信心讓‘梟龍’成為世界飛機”。
目前,研究所針對國際市場的發展變化和不同用戶的需求,正對“梟龍”飛機進行完善與改進,目標是把“梟龍”這一品牌做成系列化發展的精品。相關鏈接
“梟龍”飛機簡介
“梟龍”飛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具有長航程、優良短距起降、優異外掛和空中加油能力;裝備先進的航電和武器系統,可以進行超視距、空對空和使用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實施空對地攻擊。 (本報記者 閔捷 通訊員 彭文晶 李文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