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辦事也能闖禍”
“膽子大,態度強硬,能辦事,也能闖禍。”一位老干部這樣評價陳良宇。陳良宇專橫跋扈的性格,伴隨其30載仕途,直至歸于沉淪。
陳良宇所犯受賄罪中,有一條是讓上海新黃浦集團原總裁吳明烈為陳良宇的父親陳更華換房,新換住房同舊房差價大約為93萬余元。此外,陳良宇的家人還接受吳明烈的安排出國旅游,吳明烈用公款支出34.2萬元。
而在此之前,人們看到的卻是不為父親分房批條子和“面疙瘩區長”的陳良宇。
陳良宇就任上海市老干部局局長后,便向曾在文革時期被迫交出住房的父親陳更華表態:“老干部中要解決這類問題的人很多,我不能先為自家著想”;此后他升任黃浦區區長,又告誡家人不要反映住房問題,“決不能打我區長的牌子”;到了1989年10月,陳更華欲致信市長反映住房問題,托兒子轉交,再次遭拒。
時任黃浦區區長的陳良宇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很晚才能回家。肚子餓了,總是讓食堂做點面疙瘩充饑,于是就得了“面疙瘩區長”這個風趣的綽號。”
與陳家交往半個多世紀的上海市老干部張黎也曾撰文敘述:“我到醫院干部門診看病,恰遇他也在那兒排隊候診。看到我,他站起來打了個招呼,還把我讓到前面”。張黎在文中感慨:“黨的高級干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一個人在醫院默默排隊候診?”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城市建設全面啟動。陳良宇大力度引進外資,親自策劃實施了黃浦區舊城改造。數年間,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成為陳良宇重要的政治資本,在仕途上也扶搖直上。1992年10月獲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兩個月后,便升任上海市委副書記。
有一個細節是,他1992年1月被外派英國進修學習,獲英國政府提供的“志奮領獎學金”,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學習一年。然而,學業尚未結束,已逢上海黨政領導換屆,陳良宇卻匆忙中斷學習提前返回上海,于當年10月獲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兩個月后,他又順利升任上海市委副書記。此事助長了他“非我莫屬”的驕橫跋扈的氣焰。
仕途順利致使陳良宇轉為驕橫跋扈
在當上市委書記前,陳良宇給上海媒體的印象是“為人低調”,但成功“上位”后,他驕橫跋扈的性格便開始顯現。到其案發前,上海媒體更是經常接到其秘書秦裕或宣傳部門指示,直接為各種關于陳良宇的報道“定篇幅”"、“定版位”,為其樹立親民勤政的形象。
上海電視媒體每晚6時30分的新聞報道長約25分鐘,而陳良宇晉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后,就立即通過宣傳部門給電視臺“規定”:凡是有陳出席的活動,報道篇幅不能短于3分鐘,而且必須在6時30分的新聞開播后率先播出。
2005年8月,陳良宇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的一次重要反腐會議上,向上海市各主要領導干部強調要認真貫徹中央反腐方針,加強對領導干部的重點監督,他還重點談到了預防國有資產流失、城鎮拆遷等領域的腐敗問題。實際上,此時的陳良宇已是“臺上說一套,臺下做一套”。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周瑞金曾在一篇文章中認為,在上世紀80年代,陳良宇是上海市委重點培養的年輕干部,有水平、有能力、思想解放、辦事果斷,在任上海市副職領導期間,的確為上海的改革開放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但人是會變的,他身上存在的性格弱點和缺點,非但沒有伴隨他一帆風順的升遷得以克服或遏制,相反得到縱容和發展。
文中談到,1992年春,中央某領導住在上海西郊賓館,時任上海黃浦區區長的陳良宇未經批準,擅闖西郊賓館打網球,遭中央警衛局人員阻攔后,他竟大發脾氣吵起來。此事驚動了當時的上海市領導,立即打電話對他厲聲斥責。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