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在晚霞的襯映下顯得分外壯麗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
中新網3月8日電 《瞭望》新聞周刊的報道說,改革開放30年的創新經驗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最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任務,最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發展。有學者指出,始終將保障人民的權利、集中人民的力量相統一,是中國過去、現在、未來發展的真正奧秘。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房寧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突出特點和優勢歸結為兩點:
一是能夠廣泛地實施民主,保障和發展人的權利。房寧分析說,改革開放以來,恢復高考,放開城鄉界限,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每個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來選擇發展空間。國家的政治發展道路,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就是為其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保障人的自由和發展。
二是能夠將人民的民智、民力集中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位專家指出,中國的民主實際上是將保障人民的權利和集中人民的力量相統一的民主,這兩種機制始終貫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之中。兩者的完美結合是這條道路最大的特征和優勢,符合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也是中國發展的真正奧秘。
房寧說,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是政治發展道路發生變化的關鍵時期。其間,政治發展道路的變化和調整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提供了條件,開辟了道路。
房寧指出,中國對自身政治道路的探索、完善,是改革開放以來釋放群眾活力,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根本因素。他認為,如果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沒有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如果沒有在改革開放初期即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進行干部選拔任用標準和干部評價標準的改革,選拔有能力改變經濟困局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如果沒有廢除集黨、政、軍、民、青于一體的人民公社制度,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就不可能破冰。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趙成根教授說,從中國近代歷史來看,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這是歷史發展的自然結果。目前,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政治模式良性運行,沒有任何理由去改變這個歷史發展的必然和人民作出的選擇。
房寧說,在艱難探索民主實現形式的過程中,不能單純從觀念出發,要把好事辦好,必須從實際出發,有選擇地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根據中國國情和時代任務加以借鑒。
房寧表示,在中國,中國共產黨反映人民的意志,反映國家的歷史階段和具體國情,按照規律辦事,帶領人民進行探索。未來,中國政治發展道路的走向也必然依據當時的國情和時代任務而發展、變化。(楊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