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暴露“基層治理脫節”
在現代媒體快速、集中、定向的監督之下,一些基層干部顯得準備嚴重不足,應對失據。表現在對事態的發展沒有判斷預測能力、沒有自主決策能力、沒有執政團隊精神的“三無現象”,表現出從理念到手段上與現代社會的治理要求明顯脫節,執政能力的巨大落差亟待彌補。
陜西省綏德縣縣長崔博因“校長追簽被刑拘”事件被許多網友稱為“2007年最牛縣長”。本刊記者在綏德縣見到崔博時,手足無措的他正感到滿腹委屈無處訴說。在綏德上任3個月,崔博抓了整頓機關干部作風和規范依法行政兩項重點工作,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卻因工作作風和依法行政問題被推到風口浪尖。
崔博在講為官不被人理解的委屈時不由自主地兩次流下了眼淚,他反復強調會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組織信任和群眾滿意的干部。但是在輿論聲討鋪天蓋地而來時,他卻選擇了沉默。這時崔博流的不僅僅是委屈的眼淚,在從未經歷過的壓力面前,淚水可能是崔博無力應對的無奈和孤獨無助的脆弱心態。
綏德縣委書記、縣人大主任等領導雖然向記者表示會和崔博在一起妥善處理。然而,直至市委書記周一波親自到綏德之前,綏德縣方面并沒有任何的糾錯行為。
應對涉政涉法公共應急事件處置能力是基層干部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事實上在處理這類事件時,一些基層干部表現得手足無措。
湖北省黃石市2006年“8·6”群體性事件中,當大冶市民啟程前往黃石市時,時任大冶市委書記的肖家祥手足無措,甚至號啕大哭。事后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面對局面失控我實在無能為力,哪怕給他們下跪能扭轉局面,我也會毫不猶豫去做!”
專家認為,“一把手”在處置突發事件時流淚表明了他們在應對復雜局面時缺乏對事態發展的判斷和預測能力,對涉政公共事件缺少足夠的政治敏感。
沒有了基本的判斷,再加上長期以來“官本位”思想以及“權大于法”的慣性思維模式和“執行命令”的執政積習,使一些干部在處置突發的涉政公共事件時缺少了自主決策能力。近期的三起事件都是在網絡剛開始報道時,沒有主動快速查清事實、認真糾錯,或者利用媒體和網絡等媒介澄清事實,而是麻木不仁甚至惟恐避之不及,從而喪失了在事件初期有效控制事態發展的最佳時機,導致事件不斷升級。
同時在主要領導處置公共事件中,其他一些干部缺乏團結應對的團隊精神,將自己置身事外,當了冷眼“看客”,往往使“一把手”決策時顯得很無助。
現代社會下,基層“點”上的問題往往容易演化為全國“面”上的事件,這對基層干部、尤其主要干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家分析,在處置突發事件中一些干部的表現,暴露出目前基層政權“一把手”的執政能力尤其是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大局意識尤其是從全局出發把握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應對復雜局面和風險,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協調不同群體利益的能力有待提高。
同時,一些基層干部以忙于公務為由不重視學習,不去研究新時期中央對基層干部執政能力的新要求,不去研究通過新聞媒體、網絡民意等新形勢下,老百姓對執政者的新期待,而是習慣于以命令、經驗、習慣取代法規和程序,沿用只看上級眼色,不顧群眾利益的“官本位”思維模式和濫用司法的“權大于法”的執政積習。
受訪的多位專家建議,當前在換屆過程中,在干部履新前進行新任崗位執政能力的培訓時,應該通過典型的案例,對生產安全突發事件、群體性突發事件、涉政公共事件處置能力進行專題培訓;提高干部對不斷出現的涉政涉法公共事件的判斷預測能力、自主決策能力和加強執政團隊精神培育。(記者張先國 劉娟 楊成軍)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