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
時刻關注著“嫦娥一號”的最新變化
王志:有沒有可能出現意外呢?
孫家棟:根據現在觀察的情況,衛星運行還是比較正常。
他是“兩彈一星”的元勛
見證了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的飛躍
王志:那作為工程技術人員,會不會有一種失落,最后為他人做了嫁衣裳這種感覺?
孫家棟:我感覺到不是失落,我感覺到應該引以自豪。
他經歷過無數挫折與挑戰
在78歲高齡仍肩負重擔
王志:你們的心理素質經過訓練嗎?
孫家棟:在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有一點點的私心雜念。
《面對面》王志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
人物簡介
孫家棟
78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技術總負責人
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3年開始擔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2007年10月24號,“嫦娥一號” 繞月探測衛星在西昌順利發射升空。從發射至今的這段時間,總設計師孫家棟和同事們一起緊張工作,為“嫦娥一號”衛星保駕護航。按照計劃,“嫦娥一號”衛星將在11月下旬向地面傳回數據,而人們在期待"嫦娥一號"衛星盡早傳回數據的同時,也一直牽掛著衛星的運轉情況。
王志:到今天(11.20)為止,衛星運轉的情況到底怎么樣?
孫家棟:到今天為止,運轉情況所有指標都很正常,都很好。
王志:有沒有可能出現意外呢?
孫家棟:根據現在觀察的情況,衛星運行還是比較正常。
王志:什么時候我們能確定原計劃能拿到第一手的資料?
孫家棟:原來計劃就是11月下旬,因為這個時候為什么說的時間老不是那么嚴格呢,就是這個衛星進入到月球以后,它軌道有一個調整,衛星的姿態也需要做適當的調整,對衛星整個內部工作狀況,要比較認真細致的檢查以后,認為它一切工作都正常以后,才能把衛星調整到它所謂三位定向的這樣一個姿態,就是遙感器的鏡頭要對月球,太陽翼這個角度要對太陽,另外天線要對著地球,這是第二步大工作,這個調整好了以后我們才逐步的開通衛星跟地球這條通信線路,通信以后形成什么逐步各種探測儀器,按照順序一項一項的開機,開機以后數據接下來才能進行處理。
王志:如果真的有意外的話咱們有預案嗎?
孫家棟:這個肯定都有預案的,每一項,好比哪里儀器出現什么問題,好比衛星姿態出現什么問題,都有非常細致的預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王志:那到目前為止,我很想知道孫總,您作為總設計師來說心里是不是特別踏實,沒有任何意外出現?
孫家棟:大家還是認為充滿信心的,所以到現在為止,衛星一直發射,非常成功的順利進行到現在,從各項檢查,也證明了我們原來的設計,我們原來的工作還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但是你要問這個說我心里非常有底,這話又說回來了,作為航天技術來講,每一個環節,只要出現一點沒考慮周到的時候,它有時候都是危害很大的,確實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我們從工程角度來講,等于說現在還沒最后完成一個整個流程,就是還有一個,我們衛星圍繞月球旋轉的過程中,所有姿態把它調整好了,這個天地,這條通路要打通,所有的有效載荷,儀器要把它開機,數據正式傳下來,來處理,最后才能拿出來給科學家可以用的數據,這段我們認為還是屬于我們工程應當辦的事情,而現在這個工作還沒做到底,應當說數據下來以后,我們地面應用系統非常準確的把數據接下來,接下來能變成給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數據,這樣工程才算完整走了一個過程。
盡管沒有意外出現,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嫦娥一號”的運行懸念不斷。11月12號,“嫦娥一號”衛星突然和地面失去聯系達45分鐘,這是“嫦娥一號”第一次長時間和地面失去聯系。而這也讓一直以來都密切關注“嫦娥一號”的人們產生疑問——“嫦娥失蹤了嗎”?
王志:那失蹤45分鐘怎么解釋呢?
孫家棟:大家老用這個詞匯,其實它不叫失蹤,這個很簡單一個道理,假設比說如果這個方向是地球,月球在這個方向,這個軌道正好這么旋轉的時候,那它旋轉到月球背面的時候,由于月球的遮擋,你在地球上肯定是看不見的,我們這不叫是失蹤,因為它就是按照這個運動的軌跡,它一定要飛到月球的背面,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情況,我們都知道地球是自己旋轉,當月球在這個角度,我們地球轉到這個面的時候,我們從地球方面,在國土上,不是整個地球,在我們國土上,也是在背面,肯定你連月球都看不見,不要說衛星,這是按照軌道運動來講的,完全是一種正常現象。
王志:那45分鐘是不是預料之中的時間呢?
孫家棟:對,我方才講就是預料中的時間,這一圈,它正好45分鐘,我方才講了,比如說當它轉到,我是地球,這是月球,假設這個軌道這么方向轉的時候,那么這整個127分鐘,我們是完全可以見到的,這就隨著月球它圍繞地球轉的過程中,在30天過程中有這幾種不同的現象,有的時候正好就是說它正好飛到月球背面,有的時候它這個旋轉軌道正好是跟地面是個垂直的,旋轉起來它127分鐘我們都是能看得見的。所以說這是完全正常現象。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