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的一隅默默經營了八年之后,美國品牌的星巴克咖啡終于要搬出故宮了。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今年年初,央視某主持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公開對星巴克發難,要求星巴克“從故宮里出去”,理由是,星巴克作為“美國并不高級的飲食文化的載體和象征”,開在故宮里不僅有礙觀瞻,而且侵蝕了中國傳統文化。不難想象,這個討彩的話題甫一露頭,立即贏得了網絡輿論的一片贊譽,并引發了廣泛而熱烈的爭議。
實際上,無論爭論得多么熱烈,星巴克應該搬離故宮都很像一個偽命題。星巴克之所以會出現在故宮,并不是美國人要刻意侵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圣地”,而是故宮的管理者請他們進去的,星巴克與故宮之間存在著商業契約的關系。如果說星巴克檔次不夠、有粗俗的商業文化氣味的話,那么,故宮里為數眾多的小攤位又算什么呢?它們所販賣的廉價小玩意就配得上古老皇宮的風韻了嗎?而如果我們反對星巴克的動機,僅僅緣于它不是民族品牌,那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呼喚的文化包容又在哪里呢?我們所莊重承諾的國民待遇原則又怎么兌現?
星巴克在故宮營業了八年之久,驀然回首,忽然有人覺得它傷害了我們的感情,這多少有點古怪。究竟是星巴克變得囂張了,還是我們某些人變得脆弱了?也許,對故宮里的星巴克突如其來的反感,與民間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有著潛在的關聯,就像有人所說的,在故宮里看到星巴克,很容易就聯想到了八國聯軍。大概也是出于對這種民族心理的理解和遷就,星巴克不得不提前終止合約,從故宮里搬了出去。真的很難說,這到底是不是傳統文化的勝利。
星巴克撤離之后,據說故宮將對原有的商業網點進行清理,基本思路是“樹立故宮品牌,強化服務意識”。具體做法是,所有在故宮里面營業的商業主體,都必須使用故宮品牌對外服務,否則就只能退出這塊風水寶地。另外,故宮還將進行御膳食品合作開發以及故宮文化產品設計研發工作。用不了多久,參觀故宮的游人不僅能吃上皇帝的糧食,還能在千余種貼有故宮標識的紀念品中進行選購,大部分紀念品的價格在“200元以下”。
故宮開發自身的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其動機無可厚非。但要求所有在故宮內經營的機構都使用故宮品牌,不知道有什么法理依據。利用自己的獨占性地位,對其他經營主體提出不得不滿足的商業要求,這看上去多少有點唯我獨尊的壟斷意味。不難想象,以后在故宮內出售的所有商品都要額外加上一筆貼牌費用,其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這簡直比收取開瓶費還要讓人反感。
把藍山咖啡改成故宮咖啡,把蘇州刺繡改成故宮刺繡,把產自江南的茶葉叫做天尊御綠茶,故宮從此就“原汁原味”了。這樣的想法不知道是幼稚,還是商業利益沖昏頭腦之后的常識匱乏。用這樣的思路來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很難想象到底能夠走多遠。
作為極其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問題并不是開發不夠,恰恰是開發過度。故宮每年接待的游人數量接近千萬,遠遠超過故宮的負荷極限,在管理者收取了巨額門票錢的同時,紫禁城里的文物建筑卻遭到了損壞。而故宮的傳統文化氣息之所以被沖淡,并不是多了一家星巴克或是別的什么洋品牌,反倒是濫竽充數的商業機構實在太多,遠遠超過了服務游人的需要。如果說故宮的開發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那就是要盡可能地做到克制和收斂,因為商業開發只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手段,如果做得過了頭,只會讓遺產染上更濃重的銅臭。
星巴克從故宮搬了出去,這對故宮的保護并無本質意義。故宮的系列開發措施即將出臺,卻讓人平添了幾分擔心。怎樣才能讓祖宗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保持其雋永的風采,這似乎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爭論的話題。(文/蔡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