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1日電 《中國青年》雜志日前特邀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研究軍事作戰理論問題的專家孟憲生闡述其對中國和平崛起的認識。孟憲生指出,當前世界主要大國受兩種戰略思維所支配。一種是以日益明顯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為基礎,逐步實現政治管理的一體化。突出的事例是,持續沖突了幾千年的歐洲,大部分地區成立了共同體,實現了統一,并引發了世界許多地區建立區域經濟共同體的強烈呼聲。另一種是,大國霸權戰略思維的存在,依然延續著幾千年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支配下的傳統戰略思維。而中國走和平崛起發展道路正是人類文明的光明大道。
他在文章中指出,2006年5月18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作家理查德•科克和英國前文化大臣克里斯•史密斯合寫的文章《西方文明面臨嚴酷的選擇》,文末說:“西方文明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沿著一條路走下去是憤世嫉俗、侵略、冷漠、新保守主義和極端自由主義。另一條路是……建設一個個人通過自我完善、孜孜以求、樂觀向上、理性、同情心、平等和相互認同而凝聚在一起的社會!边@句話充分說明,前一條路已經證明不是人類文明的最好選擇和唯一選擇,這條道路恰恰是人類文明應該逐漸擯棄的。而后一條路,則是人類文明應該逐漸完善和追求的——這條道路正是中國正在探索實施的和平發展之路、和平崛起之路、和諧世界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作為一個古老文明的東方大國,中國作出這樣的戰略選擇,將中國的發展之路,定位于“和平”,并與倡導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相結合,是基于對戰爭與和平關系的理解和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時代脈搏的把握。
作者強調,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思維是不稱霸!昂推结绕稹痹趪H上已經成為中國的特殊符號和標簽。中國的和平崛起就是要發展、就是要實現現代化、就是要強盛。中國的真正崛起應該是各個領域的整體崛起或全方位崛起,既是中國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政治文明上的整體崛起,也是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的全面現代化。鄧小平曾經講過,我們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堅持發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就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
回顧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所走過的近30年歷程,可以看出中國崛起與強權國家崛起的本質區別在于,中國走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戰略思維是不稱霸。這個“不稱霸”,不僅僅包括中國自己不稱霸,同時也包括中國反對任何人稱霸。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不稱霸,不僅在國際上爭取到相當長時期的和平環境,推動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且還保持了近30年的國內穩定,促進了中國的初步崛起。中國走和平崛起發展道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還需要若干代中國人的鍥而不舍、努力奮斗。因此,中國要繼續高舉不稱霸的旗幟,不妨礙任何人,不威脅任何人,不犧牲任何人,用發展的事實排除外界的疑慮和干擾,堅定地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孟憲生說,和平崛起必須要有大國風范、大國氣概和永遠保持高昂的戰斗精神。中國的和平崛起,也應該包括國民心態的崛起。中國要和平崛起,就不能沒有開放的、健康的、國際化的大國抱負、大國氣概、大國意識、大國風范。具有大國抱負、大國氣概、大國意識、大國風范,才能讓中國虛懷若谷、有容乃大,從容直面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思想文化,兼收并蓄,博采眾長;才能讓中國處變不驚、舉重若輕,以平常的心態,開放的心態,向前看的心態,去逐一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剪不斷、理還亂的國際糾紛。即使是對干擾中國走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雜音、噪音,中國也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無論如何,都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孟憲生同時強調,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需要強化自己的主體文化和國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并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提純,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2007年2月10日,軍事科學院前副院長李際均將軍在《瞭望新聞周刊》發表文章,對某些教科書大幅縮減或刪除“毛澤東、紅軍長征、帝國主義侵略、南京大屠殺、狼牙山五壯士”等歷史,增加和突出了“摩根大通、紐約股票交易所、日本子彈頭火車、領帶的流行”等內容,從而在歷史教科書中弱化革命和戰爭表示批評,并提出要振興國魂、軍魂。這充分體現了一個將軍強烈的憂患意識以及對國家安全的特殊警醒和對民族未來的深重憂慮,李際均將軍強烈反對“在文化和意識形態上單方面‘裁軍’”。每一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兒女,都應該有這種憂患意識。愛國主義教育無論在東方和西方國家都是必修課;國魂、軍魂、民族魂、愛國志都是國民教育的永恒主題,世界雖然進入了全球化時代,但戰爭一直也未停止過。對中華民族來講,要大力加強國魂、軍魂教育,這是一個民族永遠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靈魂。特別是作為軍隊來講,更需要大力發揚和繼承軍隊歷史上的優良傳統,突出戰斗精神的培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軍人的高昂的戰斗精神,這本身就是國家和軍隊的重要軟實力。因此,在中國走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同時,強調中華民族永遠保持高昂的戰斗精神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