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2日電 1月22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標題是《中國:一個新王朝的開端》,文內標題用的則是《中國世紀》,通過《時代》駐北京、曼谷、巴黎甚至包括非洲多個國家共12名記者的聯合采訪報道,為讀者勾勒出了“中國世紀來臨”的畫面: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實力持續上升,海外投資和對全球天然資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經濟,外交上也積極進取,而美國的相對力量則在下滑,因此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整組報道每個頁碼上部均以中文書法標以“中國世紀”,全文共分三個部分:“中國想要什么怕什么”、“與中國合作”和“誰的世紀”,摘要如下:
中國影響世界經濟——從安哥拉到澳大利亞
“感謝上帝送來中國人!”——安哥拉保安由衷贊嘆。安哥拉北寬扎省棟多一位保安對兩名勘測鐵路線的工人豎起大拇指。在安哥拉,寬扎省棟多小鎮的火車站幾乎如同虛設,已經好多年沒有見到一列火車了。火車站門窗已經被查封,顏色也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退去,曾經在葡萄牙殖民統治時期的咖啡交易早已變成久遠的回憶。長達27年的內戰使這個小鎮淪為戰爭的犧牲品,但從今年開始,棟多似乎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一條連接棟多與首都羅安達的鐵路將開始動工,中國建筑公司承擔了這項工作。所以對此,棟多保安由衷的發出贊嘆。其實,這樣感謝的話語和建筑故事在非洲人民中早已經耳熟能詳。中國在非洲投資建設公路、鐵路,在非洲開設紡織工程,鉆井采油。同時,在巴西,中國人做大豆和牛肉貿易,在當地形成了一股出口熱潮。
感激中國人的情形也發生在南美巴西的農場和中南半島的工地,一名在泰國湄公河流域為中國公司開通河道的緬甸客工說:“在中國人到來之前,你根本找不到工作。現在我卻可以寄錢回家了。” 在泰國北部湄公河沿岸的清盛港,當地人以往靠捕魚和走私維生,但自中國工程師打通了湄公河上游航線后,中國的商品可經水路運至東南亞國家,當地人的生活大有改善。
美國因處理中東問題不力,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改變東南亞的不是美國的援助,而是與中國的商貿往來。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逐年遞增,在泰國和老撾北部地區,有城鎮的通用言語是普通話,人民幣是流通貨幣,中文的廣告標語隨處可見。連接昆明、河內、曼德勒和曼谷的新高速公路及湄公河每天運送的中國貨物不計其數,改變東南亞的不是美國的援助,而是與中國的商貿往來。你可能知道成百上千的公司涌入中國,在上海和深圳開設公司或工廠,但是你卻對中國走向世界的事情知之甚少。中國通過它的海外投資和對原材料的需要,使其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影響著從安哥拉到澳大利亞很多國家的經濟。
如今的中國,政治力量也和商貿影響力一同顯現,在國際舞臺上彰顯大國風采。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逐漸成為朝核會談中的主要協調者,與俄羅斯聯合起來決定影響中亞的未來,還為聯合國駐黎巴嫩維和部隊貢獻了力量。“中國在醞釀更加積極主動的戰略,”密歇根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評論道,“無論在局部地區,還是整個世界,中國的信心倍增”。
由于美國把注意力集中在恐怖主義威脅和如何從伊拉克脫身上,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似乎準備對華盛頓的其他外交政策目標發起挑戰。
目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經引起美國國會多數黨——民主黨的注意。美國眾議院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湯姆·蘭托斯表示將舉行對中國從互聯網管理到西藏政策的聽證會。而密歇根大學的肯尼斯·李伯瑟爾說道,“中國正在積極考慮它的策略,這一策略不僅是地區性的,而且是全球范圍的。”
閉上眼想想中國近兩百年來的歷史,你會覺得中國正目標明確地走在新時代。近代的中國是一部屈辱與奮斗的現代史。經過了200多年的戰爭與動蕩歲月,中華民族正在同未來約會。李伯瑟爾說:“中國人都很謙虛,但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一點也不夸張”。
中國正在學習國際外交技巧。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說:“30年前,這個國家還在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方式看待問題。對于美國或西方來說好的東西對中國來說就是不好的東西,反之亦然。”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這確實令人信服,對此,你可能要問這是真的嗎?那么中國的崛起會與西方國家沖突嗎?這個世紀仍然處于初期,這會成為現實嗎? 假如真是如此,那么何時會成真呢?對于西方來說,中國如此發展他們會心里舒服嗎?中國能夠在國際框架下和平發展嗎?中國會威脅到其他超級大國的利益嗎?中國會變成19世紀末期的德國或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嗎?這些問題曾經一度時間困擾著美國。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擔心。雖然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在崛起,但中國只會和平崛起,中美間并不會出現戰爭以及失控的經濟競爭。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