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發布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中新網濟南4月1日電(記者 孫婷婷)2025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4月1日發布。該文件提出,該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大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培育突破性品種,提升山東省南繁基地建設水平,加強深遠海適養品種選育,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此外,推動大規模農業機械更新,新增高端智慧適用農機15萬臺以上。
2024年,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832.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9%,全省糧食總產達到1142億斤,連續4年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在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上,該省蔬菜總產達到9623萬噸、肉蛋奶1680萬噸、水果3325萬噸、水產品950萬噸,均在高基數上保持了穩定增長。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張紅旗介紹說,近年來,山東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探索實踐了“以片區為基本單元,按照群眾需求,因村因地而宜,連片規劃、連片建設,五大振興全要素推進”的路子。目前,已建設片區1598個,覆蓋村莊1.5萬個左右。2025年,山東將新增建設省市縣片區360個左右,片區總數將達近2000個,覆蓋村莊超過2萬個。
自2023年起,山東啟動實施國有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推動90個國有企業與103個片區建立結對關系,已完成投資近50億元。“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結對協作,真正把國企的先進要素同片區的優勢資源結合好、發展好,實現互利共贏。”張紅旗稱。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于永德介紹說,近年來,該省深挖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鹽堿地綜合利用的“四個潛力”,實現了菜果菌、肉蛋奶、水產品在高基數上持續增長。他表示,在設施農業方面,山東將聚焦優勢產區,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施農業的政策,著力推進老舊設施改造提升,積極探索大方大片改造老舊設施的做法,有效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水平,力爭2025年底設施農業總產值突破5500億元。
此外,在現代漁業方面,山東在穩定傳統養殖空間的基礎上,深耕深遠海,集成推進廟島群島、海州灣等智慧漁場建設,打造現代化海上牧場綜合體。于永德舉例說,近年來,山東著力強化北方海域適養品種的選育培育,以三文魚為小切口,在苗種繁育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去年率先實現三文魚自然海域規模化養殖,今年將進一步擴大規模。“相信大家很快就能品嘗到產自山東、物美質優的海水三文魚。”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農民增收的關鍵。于永德表示,山東初步篩選了330個地域特色明顯、基礎較好、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涵蓋蔬菜、水果、畜牧、漁業、中藥材等各個領域,做到一業一策,培育壯大,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此外,山東抓瑯琊草編、巨野工筆牡丹畫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我們將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農村電商、手工業、民宿等,幫助農民掌握更多技能技藝,在家門口就地就近增收。”
山東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王魯剛介紹說,2025年,該省將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穩定在1000億元左右,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達到10%以上,同時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達到50%以上。同時,該省緊抓國家“兩重”項目建設、政府專項債券“自審自發”試點等政策機遇,推動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基本建設投資等資金支持“三農”領域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鄉村振興有效投資。
山東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運用擔保、貼息、保險、基金等政策工具,健全完善“政銀擔保”多渠道籌資機制,引導更多金融資本投入鄉村振興。王魯剛舉例說,山東創新“財政+擔保”模式,發揮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創新“財政+保險”模式,推動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和大豆完全成本保險、種植收入保險,支持地方因地制宜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此外,創新“財政+貼息”模式,實施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貸款貼息,集聚“金融活水”助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5日 17:20:05
- 2025年04月05日 17:02:22
- 2025年04月05日 12:28:04
- 2025年04月04日 15:14:28
- 2025年04月04日 14: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