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朱塞佩·雷巴爾迪:千年“天宮”夢圓,中國如何助益全球太空探索?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電 題:千年“天宮”夢圓,中國如何助益全球太空探索?
——專訪月球村協會主席朱塞佩·雷巴爾迪
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馬帥莎
近期在北京展出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向公眾全面系統展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發展歷程和建設成就。幾代中國航天人耗時三十年,完成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建成了自主建造、獨立運行的“天宮”空間站。
千年“天宮”夢圓,中國空間站面向世界開放合作有何意義?未來將如何助益全球空間科學研究?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對后續載人登月又有何幫助?近日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月球村協會主席朱塞佩·雷巴爾迪(Giuseppe Reibaldi),從國際視角看中國空間站的全球角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獨立建成空間站,這對全球航天探索有何意義?
雷巴爾迪:中國空間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在短時間內很快便建成。國際空間站歷時十多年才正式建成,其結構相對更為復雜。與國際空間站相比,中國空間站的體積更小、更緊湊。中國空間站用少量的發射次數便完成三艙組建。中國可以充分利用好空間站,這也為國際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中新社記者:中國空間站被外界看作是中國探索深空的“前哨”,空間站建成對未來中國開展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有何幫助?
雷巴爾迪:盡管中國航天員已在近20年前成功進入太空,但中國確實還需要積累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和空間站運營的經驗。
至于開展探月研究,大家都知道在太空中生存充滿挑戰,因此中國需要先學習如何在近地軌道開展空間站運營和航天員生存。近地軌道的生存探索是載人登月的第一步。之前中國航天員完成了短期和中期在軌駐留,空間站建成后,中國可以積累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的經驗,為載人登月奠定基礎。
中國空間站為國際空間科學合作提供新平臺
中新社記者:中國空間站面向世界開放合作,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中國空間站開展中外實驗合作對人類探索太空有何幫助?
雷巴爾迪:中國空間站建成后將使空間科學實驗更具連續性。中國已和聯合國達成協議,面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這些合作不僅面向主要航天大國,還面向潛力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但由于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它們還沒能充分參與到航天事業中來。
國際空間站已運行20多年,但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的實驗數量依然有限。中國空間站可通過重復一些國際空間站過去曾開展過的科學實驗,增加統計樣本和數據,得到更可靠的結果。我希望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和未來的商業化空間站在科學層面能形成互補。
中新社記者:中國對國外航天員進入中國空間站展開國際合作持歡迎態度,您認為未來中國空間站在國際合作方面還可以做哪些嘗試和努力?
雷巴爾迪:中國空間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中國有句話叫“少說多做”,但我認為應讓更多人認識到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
開放合作非常重要,包括向公眾開放,可以激發公眾甚至國家層面的興趣。現階段,中國航天員常和中國民眾交流,未來如果想加強國際合作,中國航天員可以向中國以外更廣泛的受眾,就空間站的工作生活進行互動交流。
中新社記者:您曾在歐洲航天局工作35年,如何看待雙方在航天領域的合作?
雷巴爾迪:正如你所說,我曾以不同身份在歐洲航天局工作了35年。在過去16年里,我主要為國際空間站項目工作,遺憾的是在此期間我還沒機會和中國航天領域的科學家開展合作。
一些歐洲宇航員曾在中國參加過初步培訓。近期意大利宇航員薩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很活躍,她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時,曾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組太空攝影作品并配上中國古文。在我看來,中國是月球和近地軌道探索等空間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許多國家渴望和中國開展航天合作。
國際社會應和平利用月球資源
中新社記者:中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預計2030年左右具備將中國人送上月球的能力。您認為中國載人登月還需克服哪些困難?
雷巴爾迪:火箭的運載能力是影響人類能否載人登月的因素之一。中國正在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目的是進一步提升火箭的運載能力,從而將探測器和航天員送上月球。
載人登月任務不應只實施一兩次,而應是可持續的,特別是經濟上的可持續性。不管是哪個國家登陸月球,不應只是為了在月球插上各自的國旗,而應用更開闊的思維去發展地月經濟。
中新社記者:中國提出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將為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勘察選址。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面臨哪些難點?需要突破哪些技術?
雷巴爾迪:中國倡議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將與俄羅斯合作建設,目前來看它是一個無人的科研探測項目。與正在進行的探月任務相比,國際月球科研站將取得巨大進步。事實上,中國已在月球探測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作為月球村協會主席,我們與全球的月球相關研究者打交道,也希望中國同行能分享更多探月的相關信息,和國際同行開展更多合作交流。
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面臨眾多挑戰,尤其是在開展國際合作的過程中。月球環境是復雜的,月球科研探測面臨諸多困難。但相比其他國家,目前中國已掌握探月的相關技術,中國的月球車仍在月面上運行,這也驗證了中國探月技術。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一個以探測器為主的科研基地,也可為中國載人登月做準備。這些探測器將組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并有望成為未來“月球村”的起點。“月球村”并非某個國家的月球基地,而是國際社會共同和平利用月球資源的基地。
中新社記者:中國在推進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同時也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美國也計劃在月球軌道上建設“深空門戶”太空港。未來國際社會應如何開展探月合作?
雷巴爾迪:不少航天大國都有他們各自的探月計劃。對月球村協會而言,我們致力于讓各方相互溝通、加強合作。在我看來,國際社會在太空領域開展合作是必要的。盡管每個國家都有各自計劃,但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下,各國可以相互溝通。在月球探測領域,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對話協調機制。
在這一方面,月球村協會一直很活躍。我們準備了大量材料,并將其帶到聯合國,以開展相關的討論。中國是國際上月球與深空探測的重要參與者,我們希望中國能積極參與其中。(完)
受訪者簡介:
朱塞佩·雷巴爾迪(Giuseppe Reibaldi),月球村協會主席、海牙外空資源治理工作組執行秘書,高級空間政策顧問。他曾在歐洲航天局工作35年(1977-2012),2013年起還擔任國際宇航科學院載人航天部主任,出版作品100多部。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9日 17:01:41
- 2025年01月09日 16:55:10
- 2025年01月09日 15:43:08
- 2025年01月09日 12:04:16
- 2025年01月09日 09:55:02
- 2025年01月09日 09:38:47
- 2025年01月08日 20:44:42
- 2025年01月08日 17:19:55
- 2025年01月08日 17:04:52
- 2025年01月08日 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