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陳梅:華僑華人何以成為春節文化海外傳承的“自媒體”?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電 題:華僑華人何以成為春節文化海外傳承的“自媒體”?
——專訪美國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主席陳梅
中新社記者 羅海兵
寫春聯、剪窗花、掛燈籠、放煙花……無論離家多久、多遠,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都依然保留著中國的傳統習俗。反映美國歷史的《哈潑斯月報》自1880年起就曾刊載在美華人燃放鞭炮、置辦年貨、掛彩燈歡度春節的熱鬧場景。
華僑華人在傳續春節傳統的同時,也使春節在海外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獨特載體。已五次舉辦迎新春民俗文化節活動的美國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主席陳梅近日在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華僑華人天然是在海外傳承中國春節文化的“自媒體”,既向海外推廣和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也讓華裔后代在歡樂中了解、認識和愛上中華文化。
中新社記者:美國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于2023年1月15日舉辦紐約華僑華人兔年迎新春民俗文化節,都有哪些內容?這一天是中國的南方小年,為什么會選擇在這一天舉辦活動?
陳梅:紐約華僑華人迎新春民俗文化節自2015年開辦以來一直深受廣大華人華僑和社區內其他各族裔的喜愛,并連續舉辦了五屆。后由于疫情原因停辦了兩年。今年我們再次舉辦線下迎新春民俗文化節活動。
今年的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多彩,既有寫春聯、畫年畫、剪紙等經典內容,也有小朋友們喜愛的捏氣球、臉部彩繪、做糖畫人,以及幫助小朋友們認識漢字的猜燈謎活動。活動期間還將舉辦一場精彩的文藝表演,其中包括京劇、太極拳、武術、民族舞,以及美輪美奐的兒童漢服秀、美中音樂家協會著名歌唱家們的專業演唱等。演員的年齡從9歲到85歲不等,以期達到聯席會一向主張的“全民慶春節,舉家同歡樂”初衷。
今年1月15日是中國(南方)民間俗稱的“小年”的日子。在美國的華人常因工作繁忙且不是公假日,故大多數家庭不能聚在一起過小年。我們選擇在小年這一天舉辦迎新春民俗文化節,某種意義上是向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下一代介紹“小年”這一傳統中華習俗的來歷及寓意,同時也通過迎新春民俗文化節的形式把大家從百忙中匯聚在一起。
中新社記者:舉辦迎新春民俗文化節的初衷是什么?華人社會參與度如何?他們為什么熱衷于參加春節活動?
陳梅:迎新春民俗文化節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展示中華文化的平臺,旨在借各界慶祝中國農歷新年之際,以中國的民間藝術、各地的習俗風情、中華美食為主題,向美國和紐約市主流社會、各界人士、廣大民眾推廣展示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民俗文化。這是聯席會連年舉辦迎新春民俗文化節這個品牌活動的目的與動力,我們要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學習知識、傳承中華文化。
活動自2015年開辦以來,從第一屆只有10個攤位,發展到2020年第五屆時有50個攤位,還有一場精彩的免費文藝表演。過去聯席會舉辦的每一屆迎新春民俗文化節都是人山人海,參加的人士不僅可以親自感受中國民俗藝術、品嘗中華美食、觀看中國傳統藝術表演,還可以帶走各式各樣的免費民間藝術作品作為春節裝飾,感受中國“年味”。
海外華僑華人縱然身處異國他鄉,但對文化根脈的情懷深植心中,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感受是共通的。通過參加春節文化活動,既可以營造過年氛圍,也可以慰藉思鄉之情,還能讓華裔后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春節講究團圓,參加春節文化活動也是海外華僑華人一起熱鬧過年的場景之一。
中新社記者:海外華僑華人保留了哪些中國春節傳統?又有哪些本土化的創新?
陳梅:追溯歷史,華人在海外過春節的傳統,是與華人移民的腳步相伴相隨的。在美國,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淘金熱及橫貫美國鐵路修建完工之后,早期華工從美國西部開始東遷來到東岸。歷史資料詳細記載了1871年2月18日,這些華工及其家人,在美東地區舉辦第一個中國新年的慶祝活動。
春節常被翻譯成Spring Festival,其實在海外更習慣稱春節為Chinese New Year,即“中國新年”,也就是我們說的農歷新年,一般指正月初一。但華人在海外過春節和在中國國內一樣,是一個更大的范疇,包含除夕、初一和正月十五三個重要時間節點。華人完整保留了中國的春節傳統,貼春聯、掛燈籠、放煙花;除夕夜的年夜飯上一定要有餃子或年糕,正月十五也一定要吃元宵。春節期間走親訪友互相拜年,給孩子壓歲錢發紅包,華社活動中有舞龍、舞獅表演等等。
當然,春節在海外也有許多因地制宜的創新,比如在美國一些大城市的中國城,會有中國農歷新年巡游等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在一些歐洲國家則會以中國新年音樂會等形式慶祝;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人家庭,還會制作融合南洋風味的“年餅”作為新的“年味”……在這些因地制宜的創新過程中,不同文化和文明得以交融互鑒。
中新社記者:在海外舉行的包括春節在內的中國傳統節日活動中,是否有當地主流社會的參與?參與度如何?
陳梅:其實,在海外不同形式的中國春節慶祝活動,已經逐漸走出唐人街,有越來越多當地主流社會的人士參與。比如非常著名的舊金山農歷新年大巡游,就是從早期少數中國勞工在中國城小打小鬧慶祝春節的傳統,如今演變成多族裔、中美團體親密合作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盛會,成為世界十大著名大巡游之一。再比如美國紐約帝國大廈、英國倫敦眼、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等多國地標建筑每年也會為中國春節點亮紅色燈光以示祝賀。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中國春節已經被列為全國性或地方性的法定節日。多國政要也會在中國春節期間發表新春賀詞。
中新社記者:海外華人賡續傳承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活動,如何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
陳梅:紐約有數十萬來自中國的移民、學生和工作人員。每逢佳節倍思親。像中秋節、春節這種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已逐漸融入當地美國人的生活中。自從紐約州通過了中國大年初一所有在校學生可以留在家中與家人共度春節而不算缺席的法律后,春節更是成了家喻戶曉的中國傳統節日。各個大學、中學、小學都會舉辦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比如教學生包餃子、寫春聯、跳中國民族舞蹈,以及舉辦以中國民族樂器為主的音樂會等。久而久之,這些慶祝活動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載體。
隨著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這些豐富多彩的中國節日傳統,也令當地民眾耳目一新,被中國春節的熱鬧和“年味兒”吸引,繼而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而透過這些熱鬧場景,他們更加感受到中國春節文化的精神內核,讀懂中華文化蘊涵的家庭觀念和世界觀,即追求團圓、追求和美。
中新社記者:海外華僑華人在自身保留春節傳統的同時,在傳承、傳播春節文化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陳梅:海外華僑華人自身在海外就是傳承中國文化和傳播春節文化的“自媒體”。我們通過不斷地向我們的下一代以及其他族裔和主流社會介紹、演繹中國傳統文化,讓人們記住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是個期望和平的民族。無論在哪里,中國人世世代代都愿意為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為世界和平和民族昌盛搭橋鋪路。(完)
受訪者簡介:
陳梅,美國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主席。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New York Council of 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s)成立于2003年,是經紐約州政府登記注冊,美國聯邦政府認可的非盈利組織,由來自中國大陸、臺灣、港澳地區的華人社團聯合組成的民間團體。聯席會的宗旨是為加強華人社團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爭取在美華僑華人各界應有的權益,并以聯席會為平臺推動中美兩國人民在文化、教育、經濟、貿易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從而促進華僑華人與其他族裔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以及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 專題:歡樂春節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7日 16:46:19
- 2025年01月07日 14:37:15
- 2025年01月07日 14:29:13
- 2025年01月07日 13:50:48
- 2025年01月07日 13:37:10
- 2025年01月07日 10:08:07
- 2025年01月07日 08:50:09
- 2025年01月06日 22:26:04
- 2025年01月06日 13:43:39
- 2025年01月06日 1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