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許偉:歷代帝王廟如何體現“中華統緒不絕如線”?
(東西問)許偉:歷代帝王廟如何體現“中華統緒不絕如線”?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歷代帝王廟如何體現“中華統緒不絕如線”?
——專訪中國文物學會原副會長、北京歷代帝王廟保護利用促進會會長許偉
中新社記者 李晗雪
位于北京阜成門內大街的歷代帝王廟,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廟宇。中國歷史上共有460多位帝王,涵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時代的王和秦漢至明清時代的皇帝,廟中擇優入祀188位,其中既有華夏—漢民族帝王,也有北方民族和不同民族血統的帝王。乾隆還就此帝王譜系提出“中華統緒不絕如線”的斷言。為何來自不同民族、曾治理中國不同地域的帝王,都被視作“中國帝王”而受祀于同一座廟宇?如何理解“中華統緒”?中新社“東西問”近日獨家專訪曾任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北京歷代帝王廟保護利用促進會會長的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許偉,探討了上述話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歷代帝王廟歷經明太祖朱元璋初建至清代繼承發展,其間入祀帝王也經歷了一些調整變化,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其中幾次主要調整。
許偉:歷代帝王廟所祀帝王,以華夏—漢民族帝王為主,也有北方民族帝王等不同民族血統的帝王,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
明朝為漢族皇帝,清朝是滿族皇帝,他們能夠平等入祀不同民族血統的帝王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中間出現過偏向,但最后被康熙徹底糾正,使統一多民族的帝王祭祀體系趨于盡善,歷代帝王廟實至名歸。
朱元璋成為明朝開國皇帝后,深感歷代帝王開基創業來之不易,遂在京師(今南京)修建歷代帝王廟,崇祀三皇五帝和統一天下的開國帝王共16位。
難能可貴的是,開國帝王中入祀了元世祖忽必烈。朱元璋曾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戰時口號,而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后,又理性回歸到“胡漢一家”“華夷無間”的歷史與現實中,肯定元世祖“治安之盛”的功德,把他列入中華正統帝系,與三皇五帝和華夏—漢民族帝王一起祭祀。但沒有入祀秦始皇、晉武帝和隋文帝,理由是:“秦、晉及隋,視其功德,不能無愧,故斥而不與。”此后,他們一直缺席無位。
明永樂帝遷都北京后,對歷代帝王之祭,僅附屬于南郊天地壇之祀。嘉靖規范禮法,北京歷代帝王廟應運而生。廟初,入祀帝王與南京舊廟相同,唯只設牌位不塑像。嘉靖亦親臨躬祭。后因蒙古韃靼部的北患之擾,朝臣強烈要求罷祀元世祖忽必烈,嘉靖未采納化干戈為玉帛的良策,卻倒向強硬派,同意罷祀,使民族矛盾加劇。嘉靖再建北京新廟功莫大焉,但罷祀元世祖忽必烈,則為妄動之過。
順治是清軍入關后的第一位滿洲皇帝,六歲繼位,由其叔父多爾袞攝政。多爾袞為使用明朝太廟奉祀清朝祖先,將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移入歷代帝王廟供奉,以此宣告明朝國祚終結、大清繼統開始,昭示大清朝合法的正統地位。此外,恢復對元世祖忽必烈的祭祀,新增元太祖成吉思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世宗完顏雍入祀。
順治親政后,勤讀史書,崇拜朱元璋,親臨躬祭,“以抒景仰前徽至意”。他重視中原漢族皇帝治國安邦之法,增加商周漢宋明朝的七位“守成賢君”入祀,同時撤出多爾袞新增加的遼金元諸帝。
順治去世后,康熙八歲繼位,四位滿洲權臣輔政,否定順治帝主張,入祀帝王又回到多爾袞時期。但康熙后來以非凡的帝王經歷和史觀學識,改革歷代帝王廟祀典。康熙六十年夏,頒布諭旨,首先說明為什么要祭祀歷代帝王:“前代帝王,既無后裔,后之君天下者,繼其統緒,即當崇其祀典。”進而,針對入祀帝王的族屬之爭和只崇祀開國帝王、不入祀治國守業帝王的弊端,用排除法劃定入祀底線,提出“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外,應盡入廟崇祀”,既大度包容,又不失標準。
康熙也指出特例:明朝亡國并非崇禎之過,亡國禍根在萬歷、泰昌、天啟三朝,崇禎“雖勵精圖治,終不能補救也”,故可祀崇禎,不祀萬歷、泰昌、天啟三帝。
康熙六十一年夏,禮部上報入祀164位帝王方案,主要是三皇五帝和夏商周及兩漢唐宋元明等大一統王朝的創業與守成之君,并入祀遼、金帝王。
乾隆時,認為當年禮部所報入祀名單中,中央王朝之外只入祀遼、金帝王,有明顯缺失。乾隆特別提出北魏的鮮卑族帝王,結束戰亂,雄踞黃河以北,勤思政理、講學興農,確為英主,安可置而不論,祀典有缺。遂增加東晉、南朝之宋齊陳、北朝之北魏、五代之后唐、后周等帝王入祀,終使入祀帝王達到188位。
至此,明清皇帝共同構建了統一多民族帝王的祭祀體系。帝王廟景德崇圣大殿內,三皇五帝、華夏—漢民族帝王和北魏鮮卑族、遼國契丹族、金國女真族、元朝蒙古族等主要北方民族帝王,齊聚一堂,同享崇祀,肅穆莊嚴。
中新社記者:您曾撰文談到,歷代帝王廟最終成為了“中華統緒不絕如線”的標志與象征。請問如何理解?
許偉:明清皇帝選擇入祀帝王時,唯有乾隆皇帝在更高層次上,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統緒觀,即“中華統緒不絕如線”,這句乾隆四十九年“命廷臣更議歷代帝王廟祀典諭”是對中華治統(帝系)一脈相傳的別樣表達。乾隆用筆在心,用詞考究,緒字與線字對稱,指中華治統(帝系)從緒端開始,就像一條完整的線條,從來不曾中斷。這條線由華夏—漢民族帝王和北方民族帝王及其他民族血統帝王共同連成,缺一不可。乾隆以此眼光,敏銳察覺到入祀帝王的缺失,增加了北魏鮮卑族帝王和其他英主入祀,最大限度彰顯了中華帝系的一脈相傳。
乾隆皇帝的統緒觀思想還表現在其他方面。乾隆二十九年,乾隆為歷代帝王廟賦詩立碑,首句“三皇五帝道功崇,歷代君王懋建中”,頌揚了三皇五帝的思想與功德無比崇高,是歷代帝王勉勵自己建功立業的楷模,說出了三皇五帝在中華統緒傳承中具有正能量作用。
乾隆贊譽朱元璋入祀元世祖,“猶有一統帝系之公”,指責嘉靖罷祀元世祖,是“置一統帝系于不問矣”。乾隆所說的“一統帝系”,即指中華統緒一脈相傳的完整性,強調“自古帝王統緒相傳”“非南北中外所得私”。
“中華統緒不絕如線”的統緒觀,作為點睛之筆,為歷代帝王廟留下了寶貴遺產。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今天前去歷代帝王廟參觀,有哪些值得仔細體會的思想遺產?
許偉:中華文明擁有五千多年未曾中斷的歷史,歷代帝王所代表的中華治統之一脈相傳,即重要見證。乾隆皇帝將其表述為“中華統緒不絕如線”,極為精當。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雖然朝代屢經更迭,但以歷代帝王為象征的主權與治權始終延續,創業與守成相沿,多元與一統相系。
中華文明崇尚功德。尊崇三皇五帝為恩澤華夏的治統之首,歷代帝王崇祀有功德于民者,且以“法戒兼資,古可為鑒”為祭祀要義。
歷代帝王廟極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在世界各文明古國中獨樹一幟,舉世無雙。(完)
受訪者簡介:
許偉,1949年生,1976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曾任吉林大學考古系副教授,系副主任。1992年按知青政策返京,歷任北京市西城區文化文物局副局長、文化委員會主任、西城區政府副區長、政協副主席等職,其間主持歷代帝王廟、李大釗故居、萬松老人塔等文物保護單位的騰退、保護與研究工作。原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現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09日 17:01:41
- 2025年01月09日 16:55:10
- 2025年01月09日 15:43:08
- 2025年01月09日 12:04:16
- 2025年01月09日 09:55:02
- 2025年01月09日 09:38:47
- 2025年01月08日 20:44:42
- 2025年01月08日 17:19:55
- 2025年01月08日 17:04:52
- 2025年01月08日 13:06:17